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让“土家之花”火出圈

时间:2023-12-12 09:49:32来源:华声在线作者:全媒体记者 田育才

——张家界乖幺妹土家织锦文化创意园见闻

12月3日,天气渐寒,湖南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张家界乖幺妹土家织锦文化创意园,前来观光、打卡、感受非遗土家织锦的游客络绎不绝。

张家界乖幺妹土家织锦创建于2014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土家织锦生产基地。土家织锦,土家语又称西兰卡普,意思是“织着各式各样美丽图案的土家花铺盖”,被誉为“高度浓缩了的土家族文化”,人称“土家之花”,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看,这就是‘土家之花’,由15万米长的红线编织而成,寓意着将土家女人的勤劳、勇敢、坚毅编织成花,灿烂绽放。”走进园区,一个宽8米、高13米的艺术造型呈现在大家眼前,这朵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土家之花”给游客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作为国内首家土家织锦展示馆和传习所,1.3万平方米的乖幺妹土家织锦文化创意园将土家织锦文化通过一条故事线展开,分为序章、演绎、升华和承接,对应的则是土家之花、艺术展厅、观光工厂、产品展销区4个部分,向游客展示土家织锦的传承、保护、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

来到二楼艺术展厅,一幅长6.4米,宽2米“武陵小康”织锦,引得游客啧啧称奇。“这是一件非同寻常的织锦,是土家织女献给十九大的一份‘贺礼’,已经被国家民族博物馆永久珍藏。”讲解员介绍,原作由190名织女历时一年,共挑织7955280个色块才编织而出,表达对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的感恩之情。

穿过艺术展厅,来到观光工厂,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土家织锦的制作过程,还能坐在古老的“纯木质腰式斜机”上,体验一回土家织女的编织技艺。

“光是‘经’线就有800多根。”在木制织锦机前,留守妇女杨水莲正在运用“通经过纬”和“反面挖花”的挑织技艺,制作一个长1米、宽0.5米的作品“楼桥花”。记者看到,杨水莲需要用竹制工具,引着纬线一条一条穿插到经线中,而且每次穿插跨过的经线数量都不同。因为是纯手工,制出这一件作品需花1个多月时间。

在可视化生产车间,织女们一边挑织换线,一边利用平板电脑将土家织锦的技艺展示出来。第五代土家织锦传承人龚琴现场手把手地传授织机用法、编织步骤等,游客现场体验土家织锦、DIY土家织锦香包等活动,“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很早之前就在网络上看到过土家织锦的图片,这次亲眼所见比图片更好看。希望这项技艺能传播得更远,让更多的人都知道土家族的精妙技艺。”来自广东的游客李英说。

“除了织女现场演示,还有网络直播。”龚琴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她们拍摄了大量的短视频,并定期开展网络直播,尽管目前还没有形成流量爆款,但随着用户的积累以及对土家织锦精湛技艺的展示,一定会引来更多人的关注。

直播带货,这不仅是非遗文创产品的销售渠道,更是非遗文化对外宣传的窗口。

“直播土家织锦,展示的是土家族的文化和土家族女人的热情、善良、勤劳,我们一直鼓励非遗传承人直播手工作业,大力传播非遗文化。”乖幺妹土家织锦文化创意园负责人张甜甜介绍,近年来,公司积极培育研学旅行新业态,特别是今年以来,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打造结合红色、地质以及研学等不同的工业旅游项目,受到游客的青睐,已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

“穿在身上就是衣服,拎在手里就是包包,披在肩上就是围巾,挂在墙上就是壁画。”来到产品展销区,琳琅满目的服装、围巾、箱包、挂饰等一系列土家织锦创新产品,让游客爱不释手。

“既对非遗文化进行了‘活化’保护,又让非遗资源优势变成了文化产业。”张甜甜告诉记者,除了制作传统的服装、包、挂饰外,公司还设计推出艺术收藏品、床上用品、居家装饰等一系列土家织锦创新产品600多种,产品远销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销售额达到6000多万元。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文化动态    
0

让“土家之花”火出圈

时间:2023-12-12 09:49:3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全媒体记者 田育才

——张家界乖幺妹土家织锦文化创意园见闻

12月3日,天气渐寒,湖南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张家界乖幺妹土家织锦文化创意园,前来观光、打卡、感受非遗土家织锦的游客络绎不绝。

张家界乖幺妹土家织锦创建于2014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土家织锦生产基地。土家织锦,土家语又称西兰卡普,意思是“织着各式各样美丽图案的土家花铺盖”,被誉为“高度浓缩了的土家族文化”,人称“土家之花”,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看,这就是‘土家之花’,由15万米长的红线编织而成,寓意着将土家女人的勤劳、勇敢、坚毅编织成花,灿烂绽放。”走进园区,一个宽8米、高13米的艺术造型呈现在大家眼前,这朵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土家之花”给游客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作为国内首家土家织锦展示馆和传习所,1.3万平方米的乖幺妹土家织锦文化创意园将土家织锦文化通过一条故事线展开,分为序章、演绎、升华和承接,对应的则是土家之花、艺术展厅、观光工厂、产品展销区4个部分,向游客展示土家织锦的传承、保护、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

来到二楼艺术展厅,一幅长6.4米,宽2米“武陵小康”织锦,引得游客啧啧称奇。“这是一件非同寻常的织锦,是土家织女献给十九大的一份‘贺礼’,已经被国家民族博物馆永久珍藏。”讲解员介绍,原作由190名织女历时一年,共挑织7955280个色块才编织而出,表达对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的感恩之情。

穿过艺术展厅,来到观光工厂,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土家织锦的制作过程,还能坐在古老的“纯木质腰式斜机”上,体验一回土家织女的编织技艺。

“光是‘经’线就有800多根。”在木制织锦机前,留守妇女杨水莲正在运用“通经过纬”和“反面挖花”的挑织技艺,制作一个长1米、宽0.5米的作品“楼桥花”。记者看到,杨水莲需要用竹制工具,引着纬线一条一条穿插到经线中,而且每次穿插跨过的经线数量都不同。因为是纯手工,制出这一件作品需花1个多月时间。

在可视化生产车间,织女们一边挑织换线,一边利用平板电脑将土家织锦的技艺展示出来。第五代土家织锦传承人龚琴现场手把手地传授织机用法、编织步骤等,游客现场体验土家织锦、DIY土家织锦香包等活动,“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很早之前就在网络上看到过土家织锦的图片,这次亲眼所见比图片更好看。希望这项技艺能传播得更远,让更多的人都知道土家族的精妙技艺。”来自广东的游客李英说。

“除了织女现场演示,还有网络直播。”龚琴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她们拍摄了大量的短视频,并定期开展网络直播,尽管目前还没有形成流量爆款,但随着用户的积累以及对土家织锦精湛技艺的展示,一定会引来更多人的关注。

直播带货,这不仅是非遗文创产品的销售渠道,更是非遗文化对外宣传的窗口。

“直播土家织锦,展示的是土家族的文化和土家族女人的热情、善良、勤劳,我们一直鼓励非遗传承人直播手工作业,大力传播非遗文化。”乖幺妹土家织锦文化创意园负责人张甜甜介绍,近年来,公司积极培育研学旅行新业态,特别是今年以来,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打造结合红色、地质以及研学等不同的工业旅游项目,受到游客的青睐,已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

“穿在身上就是衣服,拎在手里就是包包,披在肩上就是围巾,挂在墙上就是壁画。”来到产品展销区,琳琅满目的服装、围巾、箱包、挂饰等一系列土家织锦创新产品,让游客爱不释手。

“既对非遗文化进行了‘活化’保护,又让非遗资源优势变成了文化产业。”张甜甜告诉记者,除了制作传统的服装、包、挂饰外,公司还设计推出艺术收藏品、床上用品、居家装饰等一系列土家织锦创新产品600多种,产品远销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销售额达到6000多万元。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如意里3号楼1单元151室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京ICP备13015328号-2 鄂ICP备08100481号-2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