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湘西永顺老司城发现疑似唐伯虎壁画

时间:2020-03-20 15:28:58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刘明

     QQ截图20210323103219.jpg

湖南湘西永顺老司城,中国土家族的发祥地之一,健存的土司王遗址,2010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中国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有望成为湖南第一个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地。总之,如今的永顺老司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年底,我们走基层小组怀有朝圣般的心情来到老司城,并在祖师殿毫不起眼地墙壁上发现疑似唐伯虎的壁画,不能不说是一次重大收获。永顺县文物局副局长雷家森告诉我们,唐伯虎(1470—1523)曾经到到过老司城,小住了一段时间,并写了一首著名的诗。“喜欢山水画的唐伯虎肯定会在这里留下笔墨。”

史料记载,1518年,明正德十三年春天,时年48岁的唐伯虎从江西经长江入洞庭,沿沅水而上,经王村(今芙蓉镇)到了老司城,受到了当时的土司王彭明辅的热情接待。据说,唐伯虎在此游山玩水,为老司城的风光所倾倒,写下了10多首诗,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雅草甘泉》。

天外浮云总渺茫,山涧流水玉辉光;千寻碧炼悬崖落,一道银河到海长;和月掬来还有影,带花汲取岂无香?随流好入华阳洞,莫向天台问阮郎。关于此诗,下篇我发表个人赏析,敬请关注。

师殿位于老司城太平南麓,始建于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重建于明代。正殿柱大数围,均为楠木,据说和老司城送往故宫的楠木为同一时期砍伐。祖师殿占地580多平米,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长17.5米,宽13米,高20米,为34根大柱支撑屋顶,上架木枋处没有任何斧凿痕迹。

祖师殿常为文人墨客题诗作画之地。我们点燃一根蜡烛,发现大墙上有很多笔墨。“唐伯虎一向喜欢吟诗作画,肯定在这里留有笔墨。”湘西州原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景安说,唐伯虎画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就是山水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丰富多彩。

按照老部长的建议,我用相机拍下了祖师殿墙上的部分墨迹。在电脑上放大,对山水画颇有研究的田景安说,这些画神似唐伯虎的墨宝,“唐寅擅长写意花鸟,以水墨提炼形象,墨韵明净、生趣盎然而又富于真实感。”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到底是否出自唐伯虎之手笔,田老认为还需要专家鉴定。

 为了解唐伯虎山水画特点,我们专门在网上学习了他的不少作品,尤其是其著名的《雨竹图》,和老司城祖师殿壁上的笔画十分神似,《雨竹图上》画面以二组浓叶为主枝,后出淡叶,再出叶数笔以相呼应,叶均向下急趋,一派雨打竹叶之势。而祖师殿内的壁画构图简洁清朗,用笔多为细劲中锋,犹如游丝描,纤而不弱,力而有韵,具有刚柔相济之美。

当然,祖师殿内的笔画到底是不是唐伯虎的笔墨,需要时间去检验。值得一提的是,老司城历经818年而不衰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从自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彭瑊成为溪州刺史开始,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过宋、元、明、清,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归流,最后一任土司彭肇槐自动献土,历时818年,世袭27代,共35位土司王。

因为去年是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如今老司城人气旺,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副局长童明康、湖南省省长徐守盛及世界各地的专家均来过这里。这个离永顺县城不过19公里的遗址,虽只留下一些断垣残壁让人感怀,但史料表明,鼎盛时期,它曾辖二十州,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边区,而且从未中断过,这种统治历史之久,在世界民族之林独树一帜,绝无仅有。

维护国家统一,区域实行自治,各民族和谐相处,而且,国家有难时还挺身而出,这是老司城重要的施政内涵。最近湖南经济电视台热播的《借问英雄何处》中的“彭公刀”,据说就是当年土司王彭翼南到上海、江浙一带斩倭寇(1555年)留下的。这部电视剧根据真实人物和故事编写,多数场景在永顺芙蓉镇(王村)完成拍摄,目前收视率不错。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1961年,永顺老司城的溪州铜柱就被列为中国第一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老司城遗址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说,溪州铜柱上的铭文以及最近发现的土司王相关碑文、墓志铭等等,对于今天中央与少数民族关系乃至探讨当今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如何和谐相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责任编辑
标签土家文苑    
0

湘西永顺老司城发现疑似唐伯虎壁画

时间:2020-03-20 15:28:58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刘明

     QQ截图20210323103219.jpg

湖南湘西永顺老司城,中国土家族的发祥地之一,健存的土司王遗址,2010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中国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有望成为湖南第一个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地。总之,如今的永顺老司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年底,我们走基层小组怀有朝圣般的心情来到老司城,并在祖师殿毫不起眼地墙壁上发现疑似唐伯虎的壁画,不能不说是一次重大收获。永顺县文物局副局长雷家森告诉我们,唐伯虎(1470—1523)曾经到到过老司城,小住了一段时间,并写了一首著名的诗。“喜欢山水画的唐伯虎肯定会在这里留下笔墨。”

史料记载,1518年,明正德十三年春天,时年48岁的唐伯虎从江西经长江入洞庭,沿沅水而上,经王村(今芙蓉镇)到了老司城,受到了当时的土司王彭明辅的热情接待。据说,唐伯虎在此游山玩水,为老司城的风光所倾倒,写下了10多首诗,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雅草甘泉》。

天外浮云总渺茫,山涧流水玉辉光;千寻碧炼悬崖落,一道银河到海长;和月掬来还有影,带花汲取岂无香?随流好入华阳洞,莫向天台问阮郎。关于此诗,下篇我发表个人赏析,敬请关注。

师殿位于老司城太平南麓,始建于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重建于明代。正殿柱大数围,均为楠木,据说和老司城送往故宫的楠木为同一时期砍伐。祖师殿占地580多平米,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长17.5米,宽13米,高20米,为34根大柱支撑屋顶,上架木枋处没有任何斧凿痕迹。

祖师殿常为文人墨客题诗作画之地。我们点燃一根蜡烛,发现大墙上有很多笔墨。“唐伯虎一向喜欢吟诗作画,肯定在这里留有笔墨。”湘西州原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景安说,唐伯虎画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就是山水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丰富多彩。

按照老部长的建议,我用相机拍下了祖师殿墙上的部分墨迹。在电脑上放大,对山水画颇有研究的田景安说,这些画神似唐伯虎的墨宝,“唐寅擅长写意花鸟,以水墨提炼形象,墨韵明净、生趣盎然而又富于真实感。”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到底是否出自唐伯虎之手笔,田老认为还需要专家鉴定。

 为了解唐伯虎山水画特点,我们专门在网上学习了他的不少作品,尤其是其著名的《雨竹图》,和老司城祖师殿壁上的笔画十分神似,《雨竹图上》画面以二组浓叶为主枝,后出淡叶,再出叶数笔以相呼应,叶均向下急趋,一派雨打竹叶之势。而祖师殿内的壁画构图简洁清朗,用笔多为细劲中锋,犹如游丝描,纤而不弱,力而有韵,具有刚柔相济之美。

当然,祖师殿内的笔画到底是不是唐伯虎的笔墨,需要时间去检验。值得一提的是,老司城历经818年而不衰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从自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彭瑊成为溪州刺史开始,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过宋、元、明、清,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归流,最后一任土司彭肇槐自动献土,历时818年,世袭27代,共35位土司王。

因为去年是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如今老司城人气旺,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副局长童明康、湖南省省长徐守盛及世界各地的专家均来过这里。这个离永顺县城不过19公里的遗址,虽只留下一些断垣残壁让人感怀,但史料表明,鼎盛时期,它曾辖二十州,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边区,而且从未中断过,这种统治历史之久,在世界民族之林独树一帜,绝无仅有。

维护国家统一,区域实行自治,各民族和谐相处,而且,国家有难时还挺身而出,这是老司城重要的施政内涵。最近湖南经济电视台热播的《借问英雄何处》中的“彭公刀”,据说就是当年土司王彭翼南到上海、江浙一带斩倭寇(1555年)留下的。这部电视剧根据真实人物和故事编写,多数场景在永顺芙蓉镇(王村)完成拍摄,目前收视率不错。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1961年,永顺老司城的溪州铜柱就被列为中国第一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老司城遗址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说,溪州铜柱上的铭文以及最近发现的土司王相关碑文、墓志铭等等,对于今天中央与少数民族关系乃至探讨当今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如何和谐相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如意里3号楼1单元151室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京ICP备13015328号-2 鄂ICP备08100481号-2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