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湘西里耶:万年家园 千年城池

时间:2023-11-11 07:54:39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高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文物活起来”。

  湘西作为文物资源大州,普查澄清文物底数,实施好文物保护,考古研究好文物,利用解读展示好里耶秦简历史文化,讲好湘西故事,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任重道远,未来可期。

  里耶,亿万年前苍海桑田、天崩地裂、造山运动铸就其体魄,八面山增添其龙盘虎踞贵气,酉水赋予其固若金汤元气。

  蛰伏武陵山腹地深处千年古城,行迈靡靡,骤然风起,姗姗来迟,终于掀起神秘盖头,震惊世人。

  史料上地名最初汉语叫“迁陵”,古老土家语“里耶”是“麦茶(美槎、梅茶)里耶”简称,比“迁陵”更为悠远。“里”为大地土地之称,“耶”谓之长、开垦、开辟、寻找,“里耶”意为“长土地”“开天辟地”“拖地拖土”,即土家先民最先从渔猎转向畲耕人力开拓之地。“麦茶里耶”土家神话中寓意盘古开天之地。

  穿越时空追寻里耶历史,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弹丸盆地,神话传说发源地,远古人类家园,20多万年前湘西土著先民就此安营扎寨,繁衍生息,传承香火。

  夏商为荒服,春秋为楚地黔中郡,秦为洞庭郡迁陵县,汉高祖五年改武陵郡置迁陵县、酉阳县所辖,梁陈为大乡县,隋为辰州辖区。唐贞观年析置三亭县,属溪州管辖,五代十国时,为溪州蛮,即土司时代。

  见证中华民族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的多期古城古遗址接连倚叠集结于此。诸如,1处大熊猫化石遗迹,7处旧石器,包括对岸清水坪官山(垉)等5处,2处新石器。4处商周(濮)文化,1处战国古城遗址,1处战国烽火台,6处两汉,包括魏家寨西汉和大板东汉古城遗址,1处湾塘唐代文化,1处溪口小河元代居民遗址,明清民居建筑群。

 

里耶古城遗址。 龙山里耶博物馆周东征供图

  里耶战国、魏家寨西汉和大板东汉三座古城遗址,麦茶战国,清水坪下马东汉,清水坪西汉三处战国末期至两汉古墓群,呈品字形分布酉水两岸,遥相呼应,见证里耶盆地重要军事地位……这些都是古镇与生俱来耀眼名片和地标。

  如此罕见深埋于地下连续、密布、丰富的遗址遗存,逐渐被当代人考古发现,出土文物用其独特肢体语言向世人诉说着我们祖先真实生活,传递古老文化信息,演绎彰显着湘西历史文脉,在中华文明长河里闪烁,如同一座价值不可估量的天然历史文化博物馆。

  土家族开天辟地神话故事策源地。

  中华神话组成部分的土家族神话,信奉山和洞由神仙始祖创造居住的,并视大山大河及山洞为圣地,赋予神秘神圣色彩。尤瓦尔·赫拉利认为,大约七万年前,人类开始运用“想象”来讨论“虚构的事物”,正是这些“虚构事物”讨论,使人类最终从动物群中脱颖而出形成社会。

  土家族神话视里耶为盘古开天之地,毗邻八面山流传着雍尼补所兄妹驾着一艘满载百种千样粮食作物大船战胜洪水的人类起源神话。2200多年前里耶秦简记录祭祀“祠先农”活动,见证农耕神话起源地。《梯玛神歌》《摆手歌》《酉水号子》记载:神船即八面山,土家族语“昔姆卜”(即祖船山)。

  土家族始祖雍尼补所兄妹神话传说令人脑洞大开。

  洪荒时代,先祖捉雷公引发齐天大水,雍尼补所兄妹驾驶大船战胜洪水,闯过“破竹竿”“燃青烟”两关,爬上八面山得以幸存。洪水退后,山上神仙劝兄妹成亲以繁衍土家后代,重建家园,但兄妹无法接受。山上神仙将两扇石磨搬到小岩门悬崖边,要兄妹俩把两扇石磨滚下山,如果两扇磨子在山下合上,说明天意不可违,如果没有合在一起,证明上天不允许兄妹结为夫妻。兄妹合力将两扇磨子滚下山去,奇迹出现,两扇磨子居然在山下台地易家堡严丝合缝粘在一起。雍尼补所“滚磨子”后,就在易家堡台地将祖先船倒扣当洞房安家成亲,相亲相爱,男耕女织,刀砍火种,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后人将此地称“落子坪”。还有一传说,八面山灵凤洞为雍尼补所兄妹(傩子傩妹)成亲洞房初祖地。八面山南端一山头酷似仰卧山顶孕妇,称之“孕祖山”“婆婆神”,即始祖补所卧姿。

  土家族先祖异想天开宇宙观独树一帜,主张混沌之前就有宇宙,混沌乃后来发生的事情,不认为宇宙起源于混沌。梯玛巫师吟唱摆手古歌“开天辟地”:“在那远古洪荒时代,天和地,相挨近,画眉鸟儿叫,声音传上天,吵得天上人,日夜不安宁……地上葛藤长上天,天上到处绊脚藤……地上的马桑树儿,枝丫伸到天庭,伢儿们爬上马桑树,吵吵闹闹,玩个不停……”

  亿万年来,古镇不断演绎着山水人命运共同体乐章,八面山以无限伟力与地质地球运动博弈,让酉水不断改变方向形成蜿蜒曲折模样,像母亲一样怀抱着古镇,承载着湘西人流物流进出大通道,构筑湖南与重庆的天然地理屏障,里耶顺理成章成为湘川交界重要枢纽和古商埠码头,川盐入湘上税之地,边地桐油聚散中心。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古镇古街古巷古商号古码头古人故事记忆犹在。

  繁华繁荣鼎新时,商贾辐辏,百货骈阗,行人流水,明清时期马头墙建筑群鳞次栉比,形成七街八巷五行三码头,店铺码头居货山积,商号招牌肆列,灿若云锦。河街、中孚街、万寿街、阜平街、辟疆街(又名皮匠街)、四川街、夹街,街街独具特色。辟疆街,古意老街,寓示开拓前行。景丰巷、闻香巷、苏家巷、朱家巷、姜家巷、洋屋巷子、保险巷、李同发巷,小街小巷景形别具。

  里耶码头大大小小多达十二处,上、中、下三大码头,热闹非凡。里帮桅杆林立,细分长水帮、短水帮、上水帮,驾船业队伍庞大,鼎盛时大小船只两百余艘,从业千余人。

  米行、肉行、柴行、菜行、杂货行,形形色色。裁缝铺多达二十余家,大染坊十余家,纺纱织布店七十多家,铁匠铺十余处,旅馆伙铺三十余处。这里曾经戏楼、茶馆、会馆、当铺、饭铺、绿园、酒楼、烟馆、妓院林立扎堆,令南来北往商贾、三教九流,呼朋唤友,品茶闲聊,哼唱高腔,歌舞升平,花天酒地,快活惬意,醉生梦死,流连忘返。

  1919年里耶商会成立,1928年里耶商会发行“凭票兑现”票币,享有盛誉,广泛流通于武陵山区湘西、酉阳、秀山、黔江、彭水一带。

  桐油行业如日中天,年贸易量达十万桶以上,两千桶以上桐油商户二十多家,其中协昌和、李同发、何惠祥等商号年存油五千桶以上。二战时期,桐油成为国际市场紧俏战略物资,湘西金色桐油乃“香饽饽”俏货,畅销欧美。

 

里耶老街。龙山县里耶旅投公司周金标供图

  老街瞿家大院最引人注目,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典型明清建筑风格,八字形朝门,封火院墙,朝门上嵌“作赋名家”匾。清道光年间,瞿家从沅陵迁入里耶,经商发家。大院先祖瞿翰章学识渊博,曾随纪晓岚编写过《四库全书》,平时吟诗作赋,才华横溢,深得乾隆皇帝赏识,赐御书《作赋名家》。瞿方梅(1872—1921),字羹若,1905年中举,光绪三十一年钦定吏部郎中补授吉林宾州府知府,民国初期任五常、长春等县知事,继任吉林省政务厅长,奉天省代省长之职。瞿方书(1881—1921),字荪楼,瞿方梅堂弟,与同窗宋教仁、覃振结为莫逆之交。1905年东渡,考入日本明治大学攻读政法,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成立时,《临时约法》等立国文献出自瞿荪楼主笔。

  李同发商号,李瑞清、李瑞林两兄弟共同经营,故称“李同发”,又名“同心恒”,湘鄂川边区规模最大综合性商号。始建于清代,民国二十五年(1936)火灾后重建,两层西式砖木结构建筑,面阔三间,临街店面,主营桐油、花纱布匹等,兄弟俩富而重德,乐善好施,爱国爱乡。1951年,和梅兰芳、常香玉一样,李氏俩兄弟捐资四千万元购买飞机支持抗美援朝。

  万寿街因万寿宫而得名,明清时期,江西籍客商纷纷来此经商,相邻结伴而居形成一条街,大家集资修建万寿宫。里耶前街后街古建筑群曾毁于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之手。据《湖南省地方史杂中的太平天国史料》记载,公元1857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不满洪秀全疑惑,率数万太平军负气脱离天朝,独立作战。江西失利后,率部辗转前往西南,从保靖走酉水抵达里耶,撤退时纵火烧了前街和后街,古城近代遭遇第一场人为火灾。但上天有眼,传说清咸丰十一年,石达开率部前往四川途中,其母不堪颠簸而死,路经里耶便在万寿宫做了三天三夜道场,最后葬于辟疆沟一个角落里。《湖南通志》:“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二月,粤贼石达开入保靖、趋里耶……”。

  唐福记与万寿宫为邻,湘西规模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清代窨子屋,俗称封火统子。业主唐氏以造船业为主,号称“酉水船王”。建筑按传统前店后宅的空间布局模式修造,匠心别具,典雅宜用,与泸溪浦市古镇吉家大院、鄱阳世第、青莲世第等建筑风格如同一辙。

  漫步老街,青石板街和明清土家风格建筑,幽深小巷,斑驳老宅,悠闲从容,有人碾米,有人压制米粉,有人制作酸萝卜,门前屋后,挂晒着橘子皮和米粉条,中老年人三三两两在一起聊天打“跑胡子”,或品茶或叼着烟袋或躺在竹椅上逍遥自在,不时为路人传递几缕注目礼。触景生情,如穿越时光隧道,时光流转,恍惚来到秦朝。如果秦服加身,闲庭信步,尽情领悟大秦风采。

  走出老街,来到绿园广场,土家摆手堂,“毕兹卡”祭祀祖先、跳摆手舞、休闲健身之地。广场不远便是后街,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民国风情街道。置身其间,仿佛走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外滩、南京夫子庙。青灰相间楼房鳞次栉比,古朴宁静,风味小吃店散布其上,油粑粑、米豆腐、米粉小店人气不错,邂逅美味奇缘,过把吃货瘾,黄色油粑粑,洁白如玉米豆腐,秀色可餐。

  酉水哺育,八面山庇护,里耶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如近代家、教育家瞿方书,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的李同发李氏兄弟,湖南省原省委书记杨正午,当代作家胡楚卿,清华教授张名艺,湖南师范文学院教授凌宇……

  里耶周边及酉水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址,远古人类智人开辟鸿蒙群居生活场所,见证中华民族百万人类史。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1万年,人类从猿逐步进化为现代人的原始洪荒岁月,以使用人工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智人群居生活时期。

  里耶所在酉水流域先后发现发掘2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龙山里耶湾塘、麦茶,保靖城龙马嘴、原龙溪乡、四方城女巴枯、清水坪中学、官山堡(垉)、鸡笼堡、麻园堡、江西堡、驼背、原拔茅乡东洛村、龙溪乡沙坪,泸溪原上堡乡白沙村(今武溪镇),花垣茶峒药王洞、庙洞湾及邻近重庆洪安。湖南省考古专家袁家荣将湘西旧石器遗址定位为“㵲水文化类群”,大致距今20万年。不言而喻,20万年前湘西远古祖先就在这片土地过着群居生活。

  溪口遗址出土旧石器遗物为湘西最早提供史前文化考古信息。花垣药王洞遗址考古发掘,发现1处挡土墙遗迹,出土熊、牛等动物骨骼化石,打制石器61件,磨制石器1件,石锤和长身侧刃砍斫器有别湘西同时代其他出土石器。通过对化石骨胶蛋白质提取分析,骨样距今3.9万年。

  据龙京沙老师介绍,里耶对岸清水坪官山堡遗址出土旧石器的文化堆积土层,比泸溪县上堡乡白沙村遗址远古,为湘西最古老旧石器时代遗迹,距今超过20万年。

  里耶及酉水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湘西始祖原始社会生活家园,见证中华民族万年文化史。

  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5000年,人类进化进步重要阶段。诸如,良渚文化,仰韶文化,大溪文化,龙山文化,高庙文化等。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韦尔斯《世界史纲》描述新石器时代先民生活:“他们捕食红鹿、獐子、野牛和野猪……他们把谷粒烘干,用石磨碎,保存在土罐里,需要时拿来吃……他们穿的主要是兽皮……”

  龙京沙老师认为酉水流域人类活动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没有间断过。1973年以来,考古先后发现发掘里耶溪口台地及上游酉阳大溪笔山坝、洗车河苗市坝嘴、保靖东洛、昂洞押马坪、复兴普溪、梅花茶寨、拔茅(今碗米坡)驼背、柳树坪、渴洞、长丘、花垣茶峒药王洞、永顺王村、泸溪下湾、吉首河溪等遗址。

  龙山里耶、保靖昂洞、拔茅等文化堆积层中发现人与动物化石、陶片及纹饰、磨制石斧、砍砸刮削石器等遗物,专家认定为龙山文化晚期遗存,说明湘西祖先与中原地区同步过着原始社会部落生活。里耶溪口出土磨制石斧、刮削器、磨石棒及细柄豆、麻面纹鼎足等器物,还发现类似溪口出土的折曲纹陶片及彭头山文化遗物。洗车河古码头出土过旧、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时代文化遗物。花垣茶峒药王洞考古出土磨光石斧。保靖县昂洞押马坪发现一批磨制石器和少量橙色薄胎泥质黑衣细绳纹陶片。

  河溪教场遗址发现与下湾遗址相同贝丘文化堆积层(螺丝壳堆积),大量打制石器和少量新石器时代陶片及动物骨骸,具有鲜明土著文化特色。从石器成品半成品,陶器泥质红陶质地饰纹,炊饮食器及盛储器形的原始文化特征来分析推测,湘西古老原土著文化属先楚文化和苗族原始文化,先后受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影响,与中原文化存在同一性和差异性。

  沅水流域泸溪下湾、洪江高庙2处距今7600多年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高庙文化遗址与酉水密不可分、戚戚相关,出土中国最古老凤鸟、兽面和八面星等神像图案装饰的陶器和白陶制品。

  湘渝考古专家通过学术研讨一致认为6000年前酉水土著文化已与大溪文化融合。中国民族建筑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张良皋先生认为中华民族上古文化当始于巴,由巴至楚,再到中原。

  根据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K.Jaspers)“轴心时代说”,人类文明进步“轴心时代”是在东方中国、印度和(西方)希腊四大文明古国同步开启的。

  上述这些遗址为“中华民族万年文化史”佐证,中华民族“轴心时代”走在前史证案例。

  龙山土家族打镏子、“咚咚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新石器时代遗风。

  土家族打镏子,现代打击乐器文化“活化石”。专家考证源自旧、新石器时代先民打击石器,湘西土家族先祖演绎传承创新发展而来。

  “击石拊石”,打溜子最古老源头。《尚书·尧典》记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原始艺术表演,即人用石头互相撞击发出声音,作为原始舞蹈伴奏。清代《龙山县志·风俗》记载土家族常常喜欢“击石以歌”。

  吹管乐器“咚咚喹”前世始祖为古老原始骨哨和鸟哨。骨哨,鸟兽腿骨制作而成最古老乐器。骨哨变形鸟哨,成为狩猎工具,即用骨哨吹出禽兽求偶、嬉戏所发出鸟语声,引诱捕猎禽兽。专家认为湘西骨哨最早诞生于新石器时代,湘西松溪口贝丘高庙文化遗址相继出土3枚骨哨,外形古朴,至今还能吹响。永顺不二门商周遗址也出土骨哨。

  随着文明进步,鸟哨融入土家族人日常生产生活成为古老吹管乐器“咚咚喹”,山间旷野独自劳作,谈情说爱或心情郁闷时,就地取材,随手制作一支咚咚喹,向着情侣、天空、大山、绿水、森林、牛羊吹奏,宣泄发泄自己欢乐或不快。

  商周土著(濮)遗存遗风见证奴隶社会荒服文化。

  里耶周边及酉水流域商周遗址多达50余处,仅里耶和清水坪两镇就有20多处。先后考古发掘龙山里耶刘家堡、下码头、三元、石羔、铧口丘、苗儿滩、洗车河、永顺不二门、保靖酉水渔场、泸溪浦市、来凤牛摆尾等遗址。发现遗址既有中原、广汉十二桥(三星堆)、峡江等文化元素,但土著文化元素鲜明,说明土著文化极具生命张力。共性特征陶质陶色以夹砂褐陶为主,中原文化表现在大口缸上,土著文化以圜底器为大宗,纹饰采用刻划戳印等手法,图案以曲线折线为主。

  龙京沙老师介绍,龙山苗儿滩镇坝嘴遗址,文化层厚2.5米,出土器物组合为大口缸、深腹罐、深腹钵及器盖,文化面貌与桑植朱家台、永顺不二门、保靖东洛等遗址相同相近,共同拥有本土土著文化特征,有别其他商周遗址考古学文化,与“濮人”“僰人”文化具有差异性。

  桑植县城朱家台出土商周陶器、陶片、石灰岩磨制的梯形石斧,双面弧形刀等。器物形制与湘西北、湘中、鄂西同期文物相似程度高,陶器最常见绳纹、凹弦纹,陶片上有似土家人服饰压边“角尺纹”,其陶艺兼具土著(土家族)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

  保靖县城酉水渔场工地出土西周重达10.5市斤铜钟残片,推测为当时祭祀山州之遗物,属古代濮文化。濮乃当时南方大族系,称之“百濮”。

  刘伯庄《史记地名》载:“濮在楚西南……由之西南入江,东至岳州,南入湘沅”。说明一支濮被楚同化。巴人,亦是如此,也被同化为楚民。《隋出·地理志》:“荆州诸郡多杂蛮左,其与夏(汉)人杂居着,则与诸华不别”。“左人”即古代濮族后代。汉代濮人称谓少见,取而代之为“僰人”。吕氏春秋:“‘僰’人野人,篇(编)之川……多元君”。

  龙京沙老师认为伍家河牛摆尾遗址具有三星堆文化元素(灯形器、鋬形器),说明十二桥文化传播辐射融入酉水文化。铧口丘古建筑遗存彰显3000年前东周文化特征,与湘西土家族“干栏式”吊脚楼风格两码事。

  永顺不二门遗址本土濮文化特征鲜明,骨角器遗存非常丰富,出土大量狩猎用铜箭镞,打渔用网坠,织网用骨针,骨管,卜甲,骨锥,鹿角,尖状器等。骨针皆用骨片磨成扁平,一端为针尖,另一端钻有小孔。骨管乃古老吹管乐器,与新石器时代骨管一脉相承,“咚咚喹”开山鼻祖。卜甲表明土著濮人有精神信仰,族群时常举行祭祀活动。还有夹砂陶鼎、甗、鬲、豆、钵等手工陶器,剑、斧、凿、钺、镞、鱼标等铜器残片。其中,鬲、簋、甗等陶器釜形鬲扭制榫头套粘入釜身做法及其水波纹和几何刻划纹,不二门唯一发现。宽格短剑具濮文化特征,与楚式、巴式有别。与洗车河古码头一样的虎钮錞于、编钟、镜、鸳等青铜文物。

  专家认为不二门土著濮人为一大族群,活动范围广。从酉阳笔山坝、来凤牛摆尾、坝嘴、不二门等商周遗址文化特性综合分析,与中原、峡江大溪文化、广汉三星堆文化、土著文化多元共生,渊源流长,关联度高,相反与洞庭湖区文化元素关联度不高,拓展了商周时期酉水文化起源及传播路径全新认识。

  里耶古城遗址,楚国黔中郡所辖和秦朝洞庭郡迁陵县治所古城遗址,诸候兵家纷争军事要塞。

  始建于战国时期,沿用至秦汉时期。古城不大,却为全国现存唯一完整秦朝城池,散发着神秘、神奇、凝重之韵味。

  两千多年前,战国楚人采用古城+城墙+道路+护城河(又称城壕)封闭长方形平面布局,形制结构讲究,遗址包括城墙、城壕、井、道路、作坊、官署及贫民居住区等。南北长210米,东西残宽120米,2万余平方米。北西城墙保存完整,夯筑而成,墙面护坡用大卵石垒砌城,墙高2米,底部厚24米。据专家对北城墙百米探方考证,经楚、秦两代修筑,战国时期为军事城堡,延续至秦汉完善古城形制。城墙外有6米宽、3米深护城河,道路宽约3.5米,保存大量地下水管道、返瓦、筒瓦、十余古井及竹简、木牍、铜器、铁器、陶器等遗存,军事生活设施相当完备,颇具固若金汤,遗憾没能阻挡秦军进攻。

  公元前223年秦国统一六国时,秦军先灭巴蜀后,从乌江流域转战酉水攻克古城。循着简牍古老墨迹,追寻秦朝社会生活表情,感知秦人远古脚步声,仿佛擂鼓号角声、兵戈相见碰撞声、兵士刺杀呐喊声四起,秦兵跨过宽阔护城河,升起云梯,登上城墙,战旗插上城头,楚军溃败而逃,古城易主,成为秦朝洞庭郡迁陵县治所在地。

  公元前208年汉高祖刘邦又攻战古城,成为县治设在王村的武陵郡酉阳县辖地。秦朝洞庭郡迁陵县都乡衙门官吏看到刘邦大兵压阵,古城难保,匆匆忙忙将政府档案简牍边投入水井,边焚烧,未烧完又投入井中,然后进行掩埋。刘邦大军攻克后一把大火烧毁了古城,水井中简牍就尘封在废墟里,又在魏家寨建起新城。

  历史车轮向前滚过2200多年,2002年4月国家兴建重点工程碗米坡水库,为抢救淹没库区文物资源,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伍进驻里耶进行勘探与调查,才让被遗忘的千年古城和秦简牍重见天日。

  2002年5月18日里耶秦简遗址正式开始发掘,发现三口古井一字排开,二号井为战国时期,呈园锥状,地表井径1米,底部3米,出土陶拍、大量陶片和青铜箭镞,专家推断为制作陶器或锻造兵器作坊。2002年5月28日下午发现一号井木井圈,2002年6月3日上午9时,第一枚竹简由浮选工人李绍能浮选时发现。一号井呈方型,被誉为“中华第一井”,我国目前发现秦代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完善,构造最复杂的古木井。井圈直径4.2至4.5米,井通深17.28米,井口距地表3米,井内文化堆积18层。正是古井达到一定深度,加上淤泥和井水隔绝空气中的氧气,井中竹简逐渐处于真空密闭环境,阻断竹简及文墨氧化而保存了文字。43层套榫木板以榫卯结构依层叠砌,木框与井壁间隙青膏泥充填,井底为原生鹅卵石,周围有排水沟道。顶层发现宋代文物,发掘至7米多深时,6月3日发现第一枚简,共发掘近3.8万枚,20多万字,相当二十世纪我国秦简出土总数的7.5倍。其中有被烧过的秦简,说明当时汉军已逼近,匆匆忙忙处理秦简。三号井外貌构造与一号井相似,规模略小,专家推断井里亦藏有简牍,国家文物局对其实行原真保护,叫停发掘,暂时封闭起来。

  一号井如同一座隐秘秦朝历史档案馆,收藏着秦代官署档案文书和私人书信,详细时间记录到日到月,内容丰富,涵盖秦王政二十五年至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22年-208年)户籍、土地开垦、物产、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奴隶买卖、刑徒管理、律令、天文、历法、教育、职官、行政设置、医药、贸易、地理、祭祀先农等诸多领域。经过两千多年风雨洗礼,岁月更替,重见天日的秦简牍鲜活文字改写史料缺失的秦朝历史。

 

里耶古城雪景。龙山县旅投公司周金标供图

  2021年古城遗址被我国评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令考古界、史学界震奋不己,堪称大秦帝国百科全书,大呼“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评价其历史文化价值堪比殷墟甲骨文、敦煌文书。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三枚简牍堪称镇馆之宝:“迁陵洞庭郡”字样的木简,迄今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九九乘法口诀表”实物,“迁陵以邮行洞庭”字样的木简。其中,木简“迁陵以邮行洞庭”为我国最早书信实物,7个古隶字相当于现代邮政使用邮签,“酉阳丞印简”乃当时发信函封口印记,相当于现代密封条,确保邮件安全送达必备手续程序,刷新世界上最古邮差记录。

  考古发掘过程充满传奇,考古人员从不起眼、平淡到震惊心理历练过程,依次从地表土层为明清时代,宋代土层,井口秦末蕨类植物,探铲穿越淤泥层发现楚秦简牍,一片到近3.8万枚国宝级珍贵秦简。古井绝非普通,秦时迁陵都乡古井,秦简牍记载着2200多年人文历史故事。感激在城池面临毁灭时收藏简牍的迁陵衙署古人,算得上功勋卓著的无名英雄,当时一个善念善举为子孙后代留下无价财富。

  武陵山区语言体系与中原地区的源远流长。湘西恩施两个自治州语言属西南官话,与四川、重庆、贵州一带方言相近,与北方话相通。宋代之前,中国政治中心位于长安到洛阳一带,即中原文明核心。但看上去偏僻的西南地区处于重要的经济军事要道和边境要塞。南北交通要道有两条通往西南,一条就是蜀道,另一条从洛阳往南到襄阳、夷陵(今宜昌),再沿长江上溯或继续向南往鄂西、湘西,进入四川、贵州、云南。长此以往,湘西地方语言体系一直受中原官话影响。

  里耶,南方陆地丝绸之路上古商埠“明珠”。

  重庆古属巴蜀地,湘西与重庆为邻,唇齿相依,文化相连。《后汉书·南蛮传》载:“秦昭襄王使白起伐楚,略取蛮夷,始置黔中郡。汉兴改为武陵,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布。” 湘西自古盛产苎麻布贡奉朝廷,里耶古城出土的棕麻编织物和陶纺轮就是例证。

  公元前122年博望候张骞不仅开拓西域古丝绸之路,而且还发现南方陆地丝绸之路,即蜀身毒道。张骞出塞大夏国(今阿富汗北部)发现来自四川蜀布,归来向汉武帝禀报“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问所从来,曰东南身毒(今印度)国。”所谓蜀身毒道,我国古代从成都,经云南大理、曲靖进入缅甸,再通往印度的重要交通线,称之西南陆地“丝绸之路”,又称“蜀布之路”,也称“南方陆地丝绸之路”。换句话,我国古代从中原经西南和中南向缅甸、印度通往西亚、欧洲的海外陆地商道。苎麻长江以南地区特产,西方称之“中国草”,古蜀地常以苎麻织布,蜀布乃苎麻细布。

  有关专家认为南方陆地丝绸之路有三条以上支线,西线通过四川成都“旄牛道”,中线通过四川宜宾“五尺道,南线通过重庆涪陵走水道,涪陵—龚滩—酉阳—里耶—沅陵—洪江—凯里—贵阳—安顺—曲靖,三条支线汇合于曲靖。里耶古城及酉水流域出土战国时期玉石砝码、绿色琉璃壶、水晶环、西亚黄金佩饰等西方异域文物,就是湘西酉水与西亚、欧洲通商贸易历史久远的最好诠释。

  千年不变的酉水号子对南方陆地丝绸之路口口相传:“四十八站上云南,四十八站到长安。”既为湘西子孙行酉水闯世界明示坐称方位,又道出祖祖辈辈出行难的艰辛和不屈。

  众多战国汉代古城古战场古墓群遗址,诉说酉水血腥风云故事,见证湘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诸侯争霸史。

  酉水,自古虽属南蛮之地,却乃通荆楚而连巴蜀军事要道,诸侯将相抢夺的“肥肉、香饽饽”,楚国征战巴国必经之路,狼烟四起、烽火连天、血染千里的“动感地带”。

  《史记·苏秦列传》:“楚,天下之强国也……西有黔中、巫郡”。

  春秋战国时期,里耶古镇成为秦楚战争高地,时常上演秦楚拉锯战,时而被楚占据,时而为秦统领,古镇乃至酉水流域百姓生存生活方式正如“朝秦暮楚”典故写照。“朝秦暮楚”典故源自湖北竹溪县蒋家堰镇与陕西平利县长安镇交界的关垭子楚长城遗址。关垭子正置古秦楚两国交界处,常常早上为秦军阵地,晚上又被楚军占领。史料记载,生活在关垭子老百姓,秦军打来时,就换上秦国门牌,插上秦国旗子,穿上秦人衣服,说秦话。晚上楚军打来,又换上楚国牌子、楚国旗子,穿上楚人衣衫,讲楚语,如此反复。其实“朝秦暮楚”见证生活在水深火热战争中古代平民百姓生存智慧,不得不见风使舵。

  穿越时空回到2500多年前冷兵器时代,春秋濮、楚、巴、蜀、杨越、夜郎纷争不断,湘西土著人、巴人、楚人、蜀人、濮人等为生存和各自利益,手持矛戈,乘着战船,列着兵阵,兵戈相见,短兵相接。巴人蜀人与楚人濮人白鹤湾之战、保靖之战,濮黎之战,魏吴赤沙湾之战,楚濮之战……追寻屈原《九歌·国殇》中车马声、金戈声、刺杀声、嘶吼声,还原血腥残酷的酉水战场。一幕幕战事,一场场血腥风雨,演绎着酉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历史变迁。

  无论里耶、大板、魏家寨、四方城、会溪坪、湾塘等古城遗址,还是里耶麦茶、古丈白鹤湾(白虎湾)、会溪坪、沙湾、永顺王村、保靖清水坪、四方城等众多古墓群,这些战国汉代遗址遗存都是一场场惨烈悲壮战争记忆,出土文物折射多元文化碰撞融合历史。

  大板西汉古城遗址位于里耶以西约1.5公里高出河面约12米台地上,东西约400米、南北约300米,水绕山环,地势平坦,持险而踞,扼亢楚蜀,视野开阔,耕地深厚,适合居住。汉代陶片等文化堆积广泛,北部有土堤,土堤以北有东西向宽约15米干河道,稻田及桔园里城壕及夯筑城墙遗迹清晰可见。附近一平方多公里古汉墓群,墓室密集,墓葬丰厚。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有大、中、小型之分。出土器物主要有鍪、釜、盆、盉、灯、镜、“五铢”钱等青铜器。鼎、盒、壶、钫、罐、灯、井及模型灶具等陶器组合。玉蝉、滑石壁、石砚板、研石等玉石器。剑、削、鼎、灯、锤、锸等铁器。根据7座墓出土“五铢”钱、“大泉五十”和“货泉”,结合随葬品形制及陶器组合分析,墓葬年代为西汉中晚期至东汉初期。

 

里耶古城遗址。里耶博物馆周东征供图

  清水坪古墓群出土汉代青铜礼器和流通货币2700余件。诸如,青铜盉、青铜鐎壸、铭文鼎等,铭文鼎成为保靖文化标志,青铜鐎壶为古代饮酒器具,古代饮酒文火温热用具,鐎壶腹侧有柄,便于手持,一侧有流作上嘴活动的鸡首形,鸡在当时为珍禽类动物,鸡与居、基同音,“居家安乐”之寓意。

  里耶古城、大板古城与魏家寨古城隔河相望,呈“品”布局,形成完整城市体系。三座古城及三块古墓葬群如此密集于一地,历史悠远,延序跨度时间长,古文化面貌和历史发展脉络清晰,全国罕见,名副其实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说明战国汉代时期里耶、清水坪一带,楚国应战巴蜀、夜郎及西越的桥头堡,秦汉朝重要军事中心和要塞门户,亦是楚、巴、濮、越、汉、土著等多元经济文化传播中心。

  谁控制酉水,谁就控制战争制胜和经济主动权,谁就掌握重要战略军事物资装备(战车战船)先导权,守住青铜兵器制作重要原材料锡等运输关口。

  保靖县城魏竹路洞庭(今花井)村古墓群,出土汉代武陵郡及所辖7县官印(沅陵丞印、迁陵侯印、辰阳长印、陈过之印、镡城长印等),诉说着汉代酉水故事。特别是铜虎钮“迁陵侯印”,小小迁陵古城守令,能被朝廷封赐为“侯”,足见汉代酉水经济军事文化地位重要。湾塘汉代遗址群(古黚阳县治所)出土青铜器和陶器等文物。龙溪四方城青铜冶炼作坊遗址(今迁陵镇)见证武陵山区最古老冷兵器制造基地。古丈会溪坪古城及古墓群考古发掘,出土文物300余件,其中青铜兵器具有重要价值,专家还发现其周边扼守楚蜀要津古战场遗址。白鹤湾古墓群三次考古发掘出土以楚文化为主,土著文化为辅的陶器500余件,生产工具铁斧、凹字形侈口铁锄各1件。其中1984年发掘兵器38件(含扁茎柳叶形剑、扁茎折肩剑)、铜戈8件(一件铭文戈为国家一级文物),制印4件、四山纹铜镜、磬、砝码、水晶环、带钩等,其中灶等遗物见证巴人将种茶技术饮茶文化传播至酉水流域。

  上述出土青铜器和陶器多为楚文化遗存,说明楚国征服湖南异族部落,末期逐渐一统天下,楚文化主导着酉水文化。依据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形制,镂刻螺旋纹、圈点纹、菱形纹铜剑及豆、壶、盂仿制礼器等分析推测,当时生产水平以原始农业为主,原始手工业刚刚起步。这些遗址遗存较全面系统反映汉代湘西文明进步水平,为系统研究里耶从战国到秦汉600余年历史提供科学依据。

  里耶秦代“四山铜镜”,出土于麦茶战国秦汉古墓葬群。

  古墓群位于里耶镇麦茶村东南,分布约4平方公里,1000余座,普通与高级别墓葬同处一地,葬于地下三、四米,个别深达十多,土坑坚穴墓。出土剑、戈、印章、镜、罄、铃、带钩等铜器;鼎、敦、壶、钵、豆、罐、簋、纺轮等陶器,还有琉璃管石、玉壁、残铁器及石饰件等。其中战国兵器巴氏柳叶剑等铸造精良,锋利无比,国家一级文物。

  “四山铜镜”发掘出土于一座级别较高秦代墓葬,直径10.30厘米,厚0.41厘米,保存完整,制作精美,形制质薄器轻,纹饰典雅华丽,工艺匠心独运。背面四个“山”字图案,周边花叶纹饰。考古专家称之“四山铜镜”,战国秦汉时期文物。如今保存收藏最古老铜镜多为汉代,秦代铜镜显得弥足珍贵,仅在酉水古丈白鹤湾和保靖四方城古墓群出土。

  “四山铜镜”,大秦帝国代表性器物,盛行战国秦汉时期,用于梳妆打扮,正面为镜面,背面为纹饰,镜体呈圆形,三弦钮,圆钮座,镜边呈凹面,镜面纹路运用战国时期刚发展起来的数学角度概念,主纹地纹组成背面纹饰,地纹呈羽状或花叶纹,主纹“山”字充满神秘气息,常常四个“山”字。同期尚有三“山”、五“山”、六“山”镜。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发,动荡不安,“山”字表达人们期盼静止养息、停止战乱。但有学者认为“四山”意旨四岳,三“山”五“山”象征“三山五岳”,六“山”寓意六国一统归秦。还有学者认为“山”字为青铜器勾连雷纹变形。

  秦朝短暂14年,物产有限,铜镜虽批量生产,但产量不高,仅供宫庭达官贵人享用,且殉葬风气远不如后朝。里耶距秦都咸阳、中原腹地千里之遥,秦代珍贵“四山铜镜”在酉水里耶、保靖、古丈古墓群出土,加上里耶秦简记载迁陵县人口近6万户,表明酉水里耶等古城地理地位重要,经济相对繁荣,达官贵人常居。同样,“四山铜镜”主人,也非普通人,最起码也是将军或一方封疆大吏,从另一方面见证其政治军事重要性。

  酉水多元文化交融发展,包括巴、蜀、越、楚、中原及洞庭湖区等文化。巴蜀文化具有很强辐射能力,湘西民族风俗和出土文物都与巴蜀文化元素密不可分。

  土家族摆手舞,源自古代巴人“巴渝舞”。酉水流域发现出土船棺葬、扁茎无格柳叶剑、铜器纹饰中虎纹,彰显巴蜀文化元素。湘西大量发现巴人所用器物罐、盆、豆、圆刃折腰钺,短骸式弓耳矛及甑、釜、鍪配套的铜容器等。

  里耶及酉水土家族以虎为崇拜图腾信仰,源自祖先巴人敬奉白虎传承演绎而来。湘西曾流传请梯玛举行白虎法事治病,习俗讲究坐堂敬奉白虎,赶过堂白虎,凡婚丧喜庆节日,家门口画一白虎,一幅弓箭,引弓欲射白虎。自西汉至宋朝,巴人自称“虎蛮”或“虎子”,人称巴人“白虎夷”、“白虎复夷”、“板檐蛮夷”、“弜头虎子”。《后汉书·巴郡南郡蛮使》:“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唐人樊绰《蛮书十》:“巴氏祭其祖,击鼓而祭,白虎之后也”。

  湘西出土大量虎纽錞于,与巴人虎原始图腾崇拜密不可分。巴人铜制打击乐器广泛使用錞于和钲,建国以来,湘西出土铜质虎纽錞于达23件,居全国首位,号称錞于之乡。绝大多数錞于饰虎纽,两侧刻有船形纹、鱼纹、人面纹、手心纹。虎造型一般头部肥大,仰头咧嘴倨牙,四支停立,尾微翘,末端卷曲,作凶猛状。但永顺一件饰手心纹、椎髻人头纹、鱼纹,凤凰一件饰横S形纹及云雷纹。

  湘西周边土家族聚居地区相继出土大量錞于,说明秦汉以来武陵山区属巴人分布区。诸如,贵州松桃(5件)、石门新关(15件)、恩施(2件)。湖北恩施州清江流域,古称清江为夷水,又叫盐水,乃廪君传说发源地。

十一

  西水号子,千年不变的史诗,别样湘西简史读本,全方位描述包括里耶在里湘西历史人文地理。

  号子随酉水而生,随人类文明进步与时俱进,与土家族史诗《摆手歌》《梯玛神歌》相辅相成。据保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石网坠”推测六七千年前随着渔船捕鱼衍生渔歌号子。《左传·昭公十九年》记载酉水水上战船作战史达二千五百多年,里耶秦简和屈原《涉江》等记载着酉水船行史实。

  春秋时期民歌,脍炙人口,巴人不仅人人会唱,也深受楚国欢迎。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所谓“下里巴人”指楚国民间流行通俗歌曲,即巴歌合唱。“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指在楚都郢唱“下里巴人”歌曲很受欢迎。

  湘西包括酉水船歌号子在里的劳动号子,就是巴人合唱史诗演变而来。酉水号子,抑扬顿挫,快慢讲究,节拍紧凑,如,桨号子、橹号子、牵号子、装卸号子、岩工号子等。号子见景生歌,绘声绘色,对唱如流,合唱如钟,气氛热烈,妙趣横生,如,喂喂号、喂羊号、梭羊号、柳叶红、快三声、慢三声等。

  酉水号子仿佛通过纤夫一步一躬、船把式一浆一撸穿越翻阅历史长河,描述着盘古、齐天洪水、龙凤、南蛮、五溪、端午、巫傩、饮食、民俗等神话传说、人文历史及民族风情,蕴含湘西精气神素描画像,彰显着湘西儿女勤劳善良智慧。“古五溪,酉水扬,一排号子喊千年”。“梅茶里耶大廊场,开天辟地万古传。八面本是皇城相,遇到苕宝数七面。八面山高一只船,齐天大水渡人王,木有根,水有源,孕祖造人不可忘”,“齐天水,渡人船,留下号子闹凡间”,“雪花洞,九龙厅,蛮王十仗九仗赢,会溪瓶,铜柱溪,五十六旗十八司”,“峨嵯祠,土王祠,麻滩曳得岩槽里”。

  酉水号子犹如湘西版《西游记》,通过激发超然力铤而走险、过关斩将、化险为夷。但号子非个人创作,千千万万纤夫水手船工口口相传的集体智慧结晶,湘西儿女与酉水相搏相生、唇齿相依的水文化悠久乐章。纤夫用心血、汗水、力量、生命谱写,酉水河上人船声心合一呐喊怒吼,激情放歌响彻千年。顺着号子穿越时空隧道,认知讴歌赞美水情水性水律,领悟远古神话魔幻、战国嘶吼、《诗经》脉搏、《楚辞》心跳的“千古绝唱”,诠释里耶秦简、溪州之战、《边城》呐喊……

十二

  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力主齐楚联盟,矢志不渝,反被楚王疏远流放,最后一次流放被放逐黔中郡。

  屈原听着酉水号子,观赏着酉水秀美山水风光、体悟风土民情溯水来到他的诗与远方里耶,一路航行浮想翩翩、遐思泉涌、感慨万千、灵感迸发,创作写下不朽《楚辞》。

  《楚辞·九章·涉江》:“乘棂船余上沅兮,齐吴榜而击汰”。《离骚·九歌》:“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或许“棂船”、“飞龙”就是里耶划龙船中的“旋锅盖”,诗中“洞庭”就是里耶秦简记载的“洞庭郡”,当然有待考证。

  沈从文先生情系里耶,念兹在兹。

  小说《在别一个国度里》,副标题“关于住八蛮山落草的大王娶讨太太与宋家往来的一束信件”。土家主人公报国爱情故事令无数读者感人肺腑,如痴如醉。正如当地一首打油诗:“烟笼寒水月笼沙,水上灯火近万家;船夫爱歌院调,琴声伴唱女烟花。”

  《湘西》写道:“白河上游商业较大的水码头名‘里耶’。川盐入湘,在这个地方上税。边地若干处桐油,都在这个码头集中。”

  《白河流域几个码头》:“站在里耶河边高处,可望见川湘鄂三省接壤的八面山。山如一个桶形,周围数百里,四面陡削悬绝,只一条小路可以上下。上面一坦平阳,且有很好泉水,出产好米和杂粮,住了约一百户人家。若将那条山路塞断,即与一切隔绝,俨然别有天地!”。

  1979年秋天,沈先生在北京见过里耶老乡凌宇说:“我去过里耶,那地方真美。那次我乘船从龙潭去保靖,过里耶时,见一头小白山羊站在河边岩嘴上饮水,情怯怯的,让人替它捏一把汗。” 1983年8月在北京与里耶老乡张心平又说过同样话:“里耶,知道,知道,那是个商业码头,站在里耶码头上,能看见八面山,八面山气魄很大,很耐看……”

十三

  里耶自然资源与地质地貌天造地设,远古非凡。

  穿越5.42亿年时光隧道,尘封在里耶古老地层中岩性化石、背向斜构造、台地盆地、峡谷瀑布等地质遗迹,成为地球运动演变的忠实记录者,解读古镇地质无字天书的远古信使和特殊文字。让这里孤独深邃的地质剖面、地质化石遗迹及石头开口,诉说远古变迁故事。

  地质研究发现距今5.42—4.1亿年早古生代古扬子准台地处于同一构造沉积演化阶段,武陵山区位于准台地边缘断陷盆地,且湘西彼时处于南半球赤道附近,历经数亿年板块漂移才来到北纬29°现在位置。

  古扬子准台地(华南板块)漂移中自身先后遭遇武陵、雪峰、扬子—加里东、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6次造山构造运动,同时伴随逆时针旋转,由海相地槽渐变古扬子准台地。大约4.3亿年前加里东造山运动,致使八面山褶皱隆起形成向斜构造台地。距今7000万年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印度板块俯冲欧亚板块致使云贵高原快速隆升,湘西这块大地正值构造运动应力释放区,遭遇板块漂移和造山运动多重迭加的“魔鬼”般炼狱,宛如庖丁解牛,粉碎性“骨折”,石崩瓦解。八面山隆起、节理、断层发育加剧,加上夷平面、剥蚀、岩溶、冲蚀等风化自然力交叉作用,涅槃形成台地、峡谷、绝壁、瀑布、天坑、溶洞、地下河等神奇地质地貌。八面山南北长22公里,南北两头尖尖翘起,形似一艘超大航空母舰,东西宽2至5公里,平均海拨1200米,最高点背子岩海拨1414.80米,与山下里耶落差超过1000米。

  八面山,当今人们神往世外桃源湘西样板,独特地理地貌与历史人文资源禀赋差异性及不可替代性十分罕见。无论世袭土家族原居民,还是黄金水道、茶马古道、川湘盐道上过客商贾,来到山脚下古镇,仰望如定海神针般的圣山,不知不觉被其震撼折服,长此以往,就成为当地及周边百姓烧香膜拜朝圣目的地和心灵归属地。

  2022年8月八面山一处120米深溶洞发现三只大熊猫化石,也是湖南近几十年来首次发现大熊猫化石。大熊猫乃第四纪晚期遭遇大型哺乳动物冰川灭绝的幸存者,亦称动物界“活化石”,对研究第四纪地质地球变化具有科学意义。

  湘西处于云贵高原边缘,新华夏系巨型多字型构造第三隆起带上,扬子准台地之扬子褶皱带东侧。里耶处于湘西帚状构造西南部,红岩溪—干溪—苗儿滩—比耳区域背斜之西北翼,八面山向斜之东南翼。背斜核心呈北东向,大面积出露寒武系(距今5.13--4.85亿年)中上统台地相娄山关群地层,干溪—凤溪—贾市、清水坪—里耶—岩冲、比耳三条北东向断裂带展布。八面山、白云山等环绕形成里耶—清水坪盆地。盆地底部里耶、清水坪两镇区及周边主要出露志留纪(距今4.4--4.1亿年)中下统龙马溪群、罗惹坪群和奥陶纪(距今4.85--4.4亿年)下统台地相南津关、分乡组、红花园组、大湾组、马刀峪(堉)组,中上统枯牛潭、宝塔组、临湘组地层。再往八面山顶方向,依次出露志留纪龙马溪群、罗惹坪群、纱帽群,二叠纪(距今3至2.5亿年)中上统台地相栖霞组、茅口组、龙潭组、吴家坪组地层。二叠系地层不整合于志留系地层上。受断层影响比耳局部出露寒武纪下统石碑组、清虚洞组地层。其中茅口组含燧石结核灰岩岩层,富含蜒类等化石及生物碎屑,与湖北恩施台盆相富含硒矿孤峰组地层层位相当。

  八面山,相对独立向斜地质构造单元,称八面山向斜,山顶为向斜核心部位,出露二叠系碳酸盐地层,东西两侧悬崖及周边出露年代较古老的志留系地层,向斜东翼相对较陡、西翼相对较缓,地下水系由东向西径流,形成“吃湖南、屙四川(今重庆市)”格局。

  距今3—2.5亿年二叠纪为古生代(距今5.42—2.5亿年)最后华章,其地层岩石在湘西形成喀斯特地质遗迹颜值高,富含矿床,诸如,硒、煤、铝土矿、菊花石、海泡石等。邻近湘西世界地质公园洛塔园区为二叠系栖霞组灰色神奇石林,八面山顶二叠系茅口组石灰岩形成台地、峡谷、石林、悬崖、天坑、溶洞等喀斯特岩溶地貌吸人眼球。栖霞组、龙潭组为含煤地层。龙山原洛塔煤矿、永顺原万坪煤矿分别产于栖霞组、龙潭组。泸溪铝土矿、菊花石、海泡石均产于二叠系栖霞组地层。菊花石产于栖霞组灰岩顶部泥晶灰岩地层,与浏阳、恩施菊花石产于同一地质地层。菊花石,又名“石菊花”,别称“会唱歌说话的石头”。2.7亿年前浅海相碳酸钙质沉积通过地质运动和成岩作用,后期碳酸钙(方解石)置换天青石形成放射状集合体,集合体中心为坚硬燧石,周围呈白色花瓣(方解石)组成。

  奥陶系地层以大湾组最风骚养眼,台地相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即紫红色夹灰绿色中厚层瘤状泥晶泥质富铁灰岩,角石、牙形刺等化石丰富。诸如,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红石林园区。马刀峪组(堉)为青灰色粉砂细晶泥灰岩夹薄层浅黄色粉砂岩,在永顺列夕不仅富含三叶虫、笔石,还保存形似蚯蚓的古生物化石,故称之“特异埋葬化石库”,即距今4.75亿年列夕古生物动物群。

十四

  湘西,战国时期楚秦等国相继管辖、对峙、交战的前沿动感地带,也是历史上多民族不断融入融合,和谐共生,繁衍生息的家园和命运共同体。

  尽管湘西历史悠久,文脉延绵不断,文物资源禀赋厚重,博大精深,但历史上史学家和史料对湘西记载惜墨如金,社会外界一直视我州为南蛮未开化之地而存在误读和偏见。

  里耶古城、大板古城、魏家寨、四方城、酉阳(王村)、白鹤湾、会溪坪等古城古墓群等遗址考古发现,湘西这座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富矿”逐渐浮出水面,露出金山一角,远古人文脉络清晰可见。

  特别是里耶秦简发现填补了湘西乃至中国历史记忆缺佚空白,湘西考古文化和民族文化发展序列与谱系雏形显露,在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显示度和重要性不断巩固提高。

  大量史料和遗址遗存信息见证中华传统文化多元共生,兼容并蓄,延绵不绝,从根本上改变学术界看法,为研究湘西古代人文历史拓展了全新视野和思维空间。

  岁月沉淀着时间,历史丰腴着传说,传说缔造着奇迹。古今兴废事,唯读里耶史。悠悠古城,万古遗存遗风随处可见,见证人类历史文化长河风云变幻。身临其境,如同进入古今同在时空,抬头喧哗盛世,低头厚重文明。找寻千古风流人物,追寻触摸丝丝古今同春魂魄,隔空对话,博古论今。

  里耶神秘、神奇、稀缺、厚重留给了时间,留给了后人。古镇褪去神秘面纱,缓缓绽妍,出其不意,魅力无限。里耶秦简宛如通达两千多年前时光隧道,“复活”秦朝真实历史。一片残瓦,或许见证过秦朝阴晴圆缺;一截断砖或许就抵挡过汉军长矛和箭簇;一捧泥土,饱含着一次次城池易帜血腥风雨浸染;就算一块鹅卵石,或许王朝更替时战车铁骑碾踏曾迸溅过火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文物活起来”。

  湘西作为文物资源大州,普查澄清文物底数,实施好文物保护,考古研究好文物,利用解读展示好里耶秦简历史文化,讲好湘西故事,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任重道远,未来可期。

  坚信新征程上湘西践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走在前列。

  (作者单位:湘西州人大常委会)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田野调查    
0

湘西里耶:万年家园 千年城池

时间:2023-11-11 07:54: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高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文物活起来”。

  湘西作为文物资源大州,普查澄清文物底数,实施好文物保护,考古研究好文物,利用解读展示好里耶秦简历史文化,讲好湘西故事,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任重道远,未来可期。

  里耶,亿万年前苍海桑田、天崩地裂、造山运动铸就其体魄,八面山增添其龙盘虎踞贵气,酉水赋予其固若金汤元气。

  蛰伏武陵山腹地深处千年古城,行迈靡靡,骤然风起,姗姗来迟,终于掀起神秘盖头,震惊世人。

  史料上地名最初汉语叫“迁陵”,古老土家语“里耶”是“麦茶(美槎、梅茶)里耶”简称,比“迁陵”更为悠远。“里”为大地土地之称,“耶”谓之长、开垦、开辟、寻找,“里耶”意为“长土地”“开天辟地”“拖地拖土”,即土家先民最先从渔猎转向畲耕人力开拓之地。“麦茶里耶”土家神话中寓意盘古开天之地。

  穿越时空追寻里耶历史,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弹丸盆地,神话传说发源地,远古人类家园,20多万年前湘西土著先民就此安营扎寨,繁衍生息,传承香火。

  夏商为荒服,春秋为楚地黔中郡,秦为洞庭郡迁陵县,汉高祖五年改武陵郡置迁陵县、酉阳县所辖,梁陈为大乡县,隋为辰州辖区。唐贞观年析置三亭县,属溪州管辖,五代十国时,为溪州蛮,即土司时代。

  见证中华民族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的多期古城古遗址接连倚叠集结于此。诸如,1处大熊猫化石遗迹,7处旧石器,包括对岸清水坪官山(垉)等5处,2处新石器。4处商周(濮)文化,1处战国古城遗址,1处战国烽火台,6处两汉,包括魏家寨西汉和大板东汉古城遗址,1处湾塘唐代文化,1处溪口小河元代居民遗址,明清民居建筑群。

 

里耶古城遗址。 龙山里耶博物馆周东征供图

  里耶战国、魏家寨西汉和大板东汉三座古城遗址,麦茶战国,清水坪下马东汉,清水坪西汉三处战国末期至两汉古墓群,呈品字形分布酉水两岸,遥相呼应,见证里耶盆地重要军事地位……这些都是古镇与生俱来耀眼名片和地标。

  如此罕见深埋于地下连续、密布、丰富的遗址遗存,逐渐被当代人考古发现,出土文物用其独特肢体语言向世人诉说着我们祖先真实生活,传递古老文化信息,演绎彰显着湘西历史文脉,在中华文明长河里闪烁,如同一座价值不可估量的天然历史文化博物馆。

  土家族开天辟地神话故事策源地。

  中华神话组成部分的土家族神话,信奉山和洞由神仙始祖创造居住的,并视大山大河及山洞为圣地,赋予神秘神圣色彩。尤瓦尔·赫拉利认为,大约七万年前,人类开始运用“想象”来讨论“虚构的事物”,正是这些“虚构事物”讨论,使人类最终从动物群中脱颖而出形成社会。

  土家族神话视里耶为盘古开天之地,毗邻八面山流传着雍尼补所兄妹驾着一艘满载百种千样粮食作物大船战胜洪水的人类起源神话。2200多年前里耶秦简记录祭祀“祠先农”活动,见证农耕神话起源地。《梯玛神歌》《摆手歌》《酉水号子》记载:神船即八面山,土家族语“昔姆卜”(即祖船山)。

  土家族始祖雍尼补所兄妹神话传说令人脑洞大开。

  洪荒时代,先祖捉雷公引发齐天大水,雍尼补所兄妹驾驶大船战胜洪水,闯过“破竹竿”“燃青烟”两关,爬上八面山得以幸存。洪水退后,山上神仙劝兄妹成亲以繁衍土家后代,重建家园,但兄妹无法接受。山上神仙将两扇石磨搬到小岩门悬崖边,要兄妹俩把两扇石磨滚下山,如果两扇磨子在山下合上,说明天意不可违,如果没有合在一起,证明上天不允许兄妹结为夫妻。兄妹合力将两扇磨子滚下山去,奇迹出现,两扇磨子居然在山下台地易家堡严丝合缝粘在一起。雍尼补所“滚磨子”后,就在易家堡台地将祖先船倒扣当洞房安家成亲,相亲相爱,男耕女织,刀砍火种,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后人将此地称“落子坪”。还有一传说,八面山灵凤洞为雍尼补所兄妹(傩子傩妹)成亲洞房初祖地。八面山南端一山头酷似仰卧山顶孕妇,称之“孕祖山”“婆婆神”,即始祖补所卧姿。

  土家族先祖异想天开宇宙观独树一帜,主张混沌之前就有宇宙,混沌乃后来发生的事情,不认为宇宙起源于混沌。梯玛巫师吟唱摆手古歌“开天辟地”:“在那远古洪荒时代,天和地,相挨近,画眉鸟儿叫,声音传上天,吵得天上人,日夜不安宁……地上葛藤长上天,天上到处绊脚藤……地上的马桑树儿,枝丫伸到天庭,伢儿们爬上马桑树,吵吵闹闹,玩个不停……”

  亿万年来,古镇不断演绎着山水人命运共同体乐章,八面山以无限伟力与地质地球运动博弈,让酉水不断改变方向形成蜿蜒曲折模样,像母亲一样怀抱着古镇,承载着湘西人流物流进出大通道,构筑湖南与重庆的天然地理屏障,里耶顺理成章成为湘川交界重要枢纽和古商埠码头,川盐入湘上税之地,边地桐油聚散中心。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古镇古街古巷古商号古码头古人故事记忆犹在。

  繁华繁荣鼎新时,商贾辐辏,百货骈阗,行人流水,明清时期马头墙建筑群鳞次栉比,形成七街八巷五行三码头,店铺码头居货山积,商号招牌肆列,灿若云锦。河街、中孚街、万寿街、阜平街、辟疆街(又名皮匠街)、四川街、夹街,街街独具特色。辟疆街,古意老街,寓示开拓前行。景丰巷、闻香巷、苏家巷、朱家巷、姜家巷、洋屋巷子、保险巷、李同发巷,小街小巷景形别具。

  里耶码头大大小小多达十二处,上、中、下三大码头,热闹非凡。里帮桅杆林立,细分长水帮、短水帮、上水帮,驾船业队伍庞大,鼎盛时大小船只两百余艘,从业千余人。

  米行、肉行、柴行、菜行、杂货行,形形色色。裁缝铺多达二十余家,大染坊十余家,纺纱织布店七十多家,铁匠铺十余处,旅馆伙铺三十余处。这里曾经戏楼、茶馆、会馆、当铺、饭铺、绿园、酒楼、烟馆、妓院林立扎堆,令南来北往商贾、三教九流,呼朋唤友,品茶闲聊,哼唱高腔,歌舞升平,花天酒地,快活惬意,醉生梦死,流连忘返。

  1919年里耶商会成立,1928年里耶商会发行“凭票兑现”票币,享有盛誉,广泛流通于武陵山区湘西、酉阳、秀山、黔江、彭水一带。

  桐油行业如日中天,年贸易量达十万桶以上,两千桶以上桐油商户二十多家,其中协昌和、李同发、何惠祥等商号年存油五千桶以上。二战时期,桐油成为国际市场紧俏战略物资,湘西金色桐油乃“香饽饽”俏货,畅销欧美。

 

里耶老街。龙山县里耶旅投公司周金标供图

  老街瞿家大院最引人注目,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典型明清建筑风格,八字形朝门,封火院墙,朝门上嵌“作赋名家”匾。清道光年间,瞿家从沅陵迁入里耶,经商发家。大院先祖瞿翰章学识渊博,曾随纪晓岚编写过《四库全书》,平时吟诗作赋,才华横溢,深得乾隆皇帝赏识,赐御书《作赋名家》。瞿方梅(1872—1921),字羹若,1905年中举,光绪三十一年钦定吏部郎中补授吉林宾州府知府,民国初期任五常、长春等县知事,继任吉林省政务厅长,奉天省代省长之职。瞿方书(1881—1921),字荪楼,瞿方梅堂弟,与同窗宋教仁、覃振结为莫逆之交。1905年东渡,考入日本明治大学攻读政法,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成立时,《临时约法》等立国文献出自瞿荪楼主笔。

  李同发商号,李瑞清、李瑞林两兄弟共同经营,故称“李同发”,又名“同心恒”,湘鄂川边区规模最大综合性商号。始建于清代,民国二十五年(1936)火灾后重建,两层西式砖木结构建筑,面阔三间,临街店面,主营桐油、花纱布匹等,兄弟俩富而重德,乐善好施,爱国爱乡。1951年,和梅兰芳、常香玉一样,李氏俩兄弟捐资四千万元购买飞机支持抗美援朝。

  万寿街因万寿宫而得名,明清时期,江西籍客商纷纷来此经商,相邻结伴而居形成一条街,大家集资修建万寿宫。里耶前街后街古建筑群曾毁于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之手。据《湖南省地方史杂中的太平天国史料》记载,公元1857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不满洪秀全疑惑,率数万太平军负气脱离天朝,独立作战。江西失利后,率部辗转前往西南,从保靖走酉水抵达里耶,撤退时纵火烧了前街和后街,古城近代遭遇第一场人为火灾。但上天有眼,传说清咸丰十一年,石达开率部前往四川途中,其母不堪颠簸而死,路经里耶便在万寿宫做了三天三夜道场,最后葬于辟疆沟一个角落里。《湖南通志》:“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二月,粤贼石达开入保靖、趋里耶……”。

  唐福记与万寿宫为邻,湘西规模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清代窨子屋,俗称封火统子。业主唐氏以造船业为主,号称“酉水船王”。建筑按传统前店后宅的空间布局模式修造,匠心别具,典雅宜用,与泸溪浦市古镇吉家大院、鄱阳世第、青莲世第等建筑风格如同一辙。

  漫步老街,青石板街和明清土家风格建筑,幽深小巷,斑驳老宅,悠闲从容,有人碾米,有人压制米粉,有人制作酸萝卜,门前屋后,挂晒着橘子皮和米粉条,中老年人三三两两在一起聊天打“跑胡子”,或品茶或叼着烟袋或躺在竹椅上逍遥自在,不时为路人传递几缕注目礼。触景生情,如穿越时光隧道,时光流转,恍惚来到秦朝。如果秦服加身,闲庭信步,尽情领悟大秦风采。

  走出老街,来到绿园广场,土家摆手堂,“毕兹卡”祭祀祖先、跳摆手舞、休闲健身之地。广场不远便是后街,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民国风情街道。置身其间,仿佛走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外滩、南京夫子庙。青灰相间楼房鳞次栉比,古朴宁静,风味小吃店散布其上,油粑粑、米豆腐、米粉小店人气不错,邂逅美味奇缘,过把吃货瘾,黄色油粑粑,洁白如玉米豆腐,秀色可餐。

  酉水哺育,八面山庇护,里耶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如近代家、教育家瞿方书,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的李同发李氏兄弟,湖南省原省委书记杨正午,当代作家胡楚卿,清华教授张名艺,湖南师范文学院教授凌宇……

  里耶周边及酉水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址,远古人类智人开辟鸿蒙群居生活场所,见证中华民族百万人类史。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1万年,人类从猿逐步进化为现代人的原始洪荒岁月,以使用人工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智人群居生活时期。

  里耶所在酉水流域先后发现发掘2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龙山里耶湾塘、麦茶,保靖城龙马嘴、原龙溪乡、四方城女巴枯、清水坪中学、官山堡(垉)、鸡笼堡、麻园堡、江西堡、驼背、原拔茅乡东洛村、龙溪乡沙坪,泸溪原上堡乡白沙村(今武溪镇),花垣茶峒药王洞、庙洞湾及邻近重庆洪安。湖南省考古专家袁家荣将湘西旧石器遗址定位为“㵲水文化类群”,大致距今20万年。不言而喻,20万年前湘西远古祖先就在这片土地过着群居生活。

  溪口遗址出土旧石器遗物为湘西最早提供史前文化考古信息。花垣药王洞遗址考古发掘,发现1处挡土墙遗迹,出土熊、牛等动物骨骼化石,打制石器61件,磨制石器1件,石锤和长身侧刃砍斫器有别湘西同时代其他出土石器。通过对化石骨胶蛋白质提取分析,骨样距今3.9万年。

  据龙京沙老师介绍,里耶对岸清水坪官山堡遗址出土旧石器的文化堆积土层,比泸溪县上堡乡白沙村遗址远古,为湘西最古老旧石器时代遗迹,距今超过20万年。

  里耶及酉水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湘西始祖原始社会生活家园,见证中华民族万年文化史。

  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5000年,人类进化进步重要阶段。诸如,良渚文化,仰韶文化,大溪文化,龙山文化,高庙文化等。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韦尔斯《世界史纲》描述新石器时代先民生活:“他们捕食红鹿、獐子、野牛和野猪……他们把谷粒烘干,用石磨碎,保存在土罐里,需要时拿来吃……他们穿的主要是兽皮……”

  龙京沙老师认为酉水流域人类活动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没有间断过。1973年以来,考古先后发现发掘里耶溪口台地及上游酉阳大溪笔山坝、洗车河苗市坝嘴、保靖东洛、昂洞押马坪、复兴普溪、梅花茶寨、拔茅(今碗米坡)驼背、柳树坪、渴洞、长丘、花垣茶峒药王洞、永顺王村、泸溪下湾、吉首河溪等遗址。

  龙山里耶、保靖昂洞、拔茅等文化堆积层中发现人与动物化石、陶片及纹饰、磨制石斧、砍砸刮削石器等遗物,专家认定为龙山文化晚期遗存,说明湘西祖先与中原地区同步过着原始社会部落生活。里耶溪口出土磨制石斧、刮削器、磨石棒及细柄豆、麻面纹鼎足等器物,还发现类似溪口出土的折曲纹陶片及彭头山文化遗物。洗车河古码头出土过旧、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时代文化遗物。花垣茶峒药王洞考古出土磨光石斧。保靖县昂洞押马坪发现一批磨制石器和少量橙色薄胎泥质黑衣细绳纹陶片。

  河溪教场遗址发现与下湾遗址相同贝丘文化堆积层(螺丝壳堆积),大量打制石器和少量新石器时代陶片及动物骨骸,具有鲜明土著文化特色。从石器成品半成品,陶器泥质红陶质地饰纹,炊饮食器及盛储器形的原始文化特征来分析推测,湘西古老原土著文化属先楚文化和苗族原始文化,先后受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影响,与中原文化存在同一性和差异性。

  沅水流域泸溪下湾、洪江高庙2处距今7600多年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高庙文化遗址与酉水密不可分、戚戚相关,出土中国最古老凤鸟、兽面和八面星等神像图案装饰的陶器和白陶制品。

  湘渝考古专家通过学术研讨一致认为6000年前酉水土著文化已与大溪文化融合。中国民族建筑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张良皋先生认为中华民族上古文化当始于巴,由巴至楚,再到中原。

  根据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K.Jaspers)“轴心时代说”,人类文明进步“轴心时代”是在东方中国、印度和(西方)希腊四大文明古国同步开启的。

  上述这些遗址为“中华民族万年文化史”佐证,中华民族“轴心时代”走在前史证案例。

  龙山土家族打镏子、“咚咚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新石器时代遗风。

  土家族打镏子,现代打击乐器文化“活化石”。专家考证源自旧、新石器时代先民打击石器,湘西土家族先祖演绎传承创新发展而来。

  “击石拊石”,打溜子最古老源头。《尚书·尧典》记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原始艺术表演,即人用石头互相撞击发出声音,作为原始舞蹈伴奏。清代《龙山县志·风俗》记载土家族常常喜欢“击石以歌”。

  吹管乐器“咚咚喹”前世始祖为古老原始骨哨和鸟哨。骨哨,鸟兽腿骨制作而成最古老乐器。骨哨变形鸟哨,成为狩猎工具,即用骨哨吹出禽兽求偶、嬉戏所发出鸟语声,引诱捕猎禽兽。专家认为湘西骨哨最早诞生于新石器时代,湘西松溪口贝丘高庙文化遗址相继出土3枚骨哨,外形古朴,至今还能吹响。永顺不二门商周遗址也出土骨哨。

  随着文明进步,鸟哨融入土家族人日常生产生活成为古老吹管乐器“咚咚喹”,山间旷野独自劳作,谈情说爱或心情郁闷时,就地取材,随手制作一支咚咚喹,向着情侣、天空、大山、绿水、森林、牛羊吹奏,宣泄发泄自己欢乐或不快。

  商周土著(濮)遗存遗风见证奴隶社会荒服文化。

  里耶周边及酉水流域商周遗址多达50余处,仅里耶和清水坪两镇就有20多处。先后考古发掘龙山里耶刘家堡、下码头、三元、石羔、铧口丘、苗儿滩、洗车河、永顺不二门、保靖酉水渔场、泸溪浦市、来凤牛摆尾等遗址。发现遗址既有中原、广汉十二桥(三星堆)、峡江等文化元素,但土著文化元素鲜明,说明土著文化极具生命张力。共性特征陶质陶色以夹砂褐陶为主,中原文化表现在大口缸上,土著文化以圜底器为大宗,纹饰采用刻划戳印等手法,图案以曲线折线为主。

  龙京沙老师介绍,龙山苗儿滩镇坝嘴遗址,文化层厚2.5米,出土器物组合为大口缸、深腹罐、深腹钵及器盖,文化面貌与桑植朱家台、永顺不二门、保靖东洛等遗址相同相近,共同拥有本土土著文化特征,有别其他商周遗址考古学文化,与“濮人”“僰人”文化具有差异性。

  桑植县城朱家台出土商周陶器、陶片、石灰岩磨制的梯形石斧,双面弧形刀等。器物形制与湘西北、湘中、鄂西同期文物相似程度高,陶器最常见绳纹、凹弦纹,陶片上有似土家人服饰压边“角尺纹”,其陶艺兼具土著(土家族)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

  保靖县城酉水渔场工地出土西周重达10.5市斤铜钟残片,推测为当时祭祀山州之遗物,属古代濮文化。濮乃当时南方大族系,称之“百濮”。

  刘伯庄《史记地名》载:“濮在楚西南……由之西南入江,东至岳州,南入湘沅”。说明一支濮被楚同化。巴人,亦是如此,也被同化为楚民。《隋出·地理志》:“荆州诸郡多杂蛮左,其与夏(汉)人杂居着,则与诸华不别”。“左人”即古代濮族后代。汉代濮人称谓少见,取而代之为“僰人”。吕氏春秋:“‘僰’人野人,篇(编)之川……多元君”。

  龙京沙老师认为伍家河牛摆尾遗址具有三星堆文化元素(灯形器、鋬形器),说明十二桥文化传播辐射融入酉水文化。铧口丘古建筑遗存彰显3000年前东周文化特征,与湘西土家族“干栏式”吊脚楼风格两码事。

  永顺不二门遗址本土濮文化特征鲜明,骨角器遗存非常丰富,出土大量狩猎用铜箭镞,打渔用网坠,织网用骨针,骨管,卜甲,骨锥,鹿角,尖状器等。骨针皆用骨片磨成扁平,一端为针尖,另一端钻有小孔。骨管乃古老吹管乐器,与新石器时代骨管一脉相承,“咚咚喹”开山鼻祖。卜甲表明土著濮人有精神信仰,族群时常举行祭祀活动。还有夹砂陶鼎、甗、鬲、豆、钵等手工陶器,剑、斧、凿、钺、镞、鱼标等铜器残片。其中,鬲、簋、甗等陶器釜形鬲扭制榫头套粘入釜身做法及其水波纹和几何刻划纹,不二门唯一发现。宽格短剑具濮文化特征,与楚式、巴式有别。与洗车河古码头一样的虎钮錞于、编钟、镜、鸳等青铜文物。

  专家认为不二门土著濮人为一大族群,活动范围广。从酉阳笔山坝、来凤牛摆尾、坝嘴、不二门等商周遗址文化特性综合分析,与中原、峡江大溪文化、广汉三星堆文化、土著文化多元共生,渊源流长,关联度高,相反与洞庭湖区文化元素关联度不高,拓展了商周时期酉水文化起源及传播路径全新认识。

  里耶古城遗址,楚国黔中郡所辖和秦朝洞庭郡迁陵县治所古城遗址,诸候兵家纷争军事要塞。

  始建于战国时期,沿用至秦汉时期。古城不大,却为全国现存唯一完整秦朝城池,散发着神秘、神奇、凝重之韵味。

  两千多年前,战国楚人采用古城+城墙+道路+护城河(又称城壕)封闭长方形平面布局,形制结构讲究,遗址包括城墙、城壕、井、道路、作坊、官署及贫民居住区等。南北长210米,东西残宽120米,2万余平方米。北西城墙保存完整,夯筑而成,墙面护坡用大卵石垒砌城,墙高2米,底部厚24米。据专家对北城墙百米探方考证,经楚、秦两代修筑,战国时期为军事城堡,延续至秦汉完善古城形制。城墙外有6米宽、3米深护城河,道路宽约3.5米,保存大量地下水管道、返瓦、筒瓦、十余古井及竹简、木牍、铜器、铁器、陶器等遗存,军事生活设施相当完备,颇具固若金汤,遗憾没能阻挡秦军进攻。

  公元前223年秦国统一六国时,秦军先灭巴蜀后,从乌江流域转战酉水攻克古城。循着简牍古老墨迹,追寻秦朝社会生活表情,感知秦人远古脚步声,仿佛擂鼓号角声、兵戈相见碰撞声、兵士刺杀呐喊声四起,秦兵跨过宽阔护城河,升起云梯,登上城墙,战旗插上城头,楚军溃败而逃,古城易主,成为秦朝洞庭郡迁陵县治所在地。

  公元前208年汉高祖刘邦又攻战古城,成为县治设在王村的武陵郡酉阳县辖地。秦朝洞庭郡迁陵县都乡衙门官吏看到刘邦大兵压阵,古城难保,匆匆忙忙将政府档案简牍边投入水井,边焚烧,未烧完又投入井中,然后进行掩埋。刘邦大军攻克后一把大火烧毁了古城,水井中简牍就尘封在废墟里,又在魏家寨建起新城。

  历史车轮向前滚过2200多年,2002年4月国家兴建重点工程碗米坡水库,为抢救淹没库区文物资源,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伍进驻里耶进行勘探与调查,才让被遗忘的千年古城和秦简牍重见天日。

  2002年5月18日里耶秦简遗址正式开始发掘,发现三口古井一字排开,二号井为战国时期,呈园锥状,地表井径1米,底部3米,出土陶拍、大量陶片和青铜箭镞,专家推断为制作陶器或锻造兵器作坊。2002年5月28日下午发现一号井木井圈,2002年6月3日上午9时,第一枚竹简由浮选工人李绍能浮选时发现。一号井呈方型,被誉为“中华第一井”,我国目前发现秦代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完善,构造最复杂的古木井。井圈直径4.2至4.5米,井通深17.28米,井口距地表3米,井内文化堆积18层。正是古井达到一定深度,加上淤泥和井水隔绝空气中的氧气,井中竹简逐渐处于真空密闭环境,阻断竹简及文墨氧化而保存了文字。43层套榫木板以榫卯结构依层叠砌,木框与井壁间隙青膏泥充填,井底为原生鹅卵石,周围有排水沟道。顶层发现宋代文物,发掘至7米多深时,6月3日发现第一枚简,共发掘近3.8万枚,20多万字,相当二十世纪我国秦简出土总数的7.5倍。其中有被烧过的秦简,说明当时汉军已逼近,匆匆忙忙处理秦简。三号井外貌构造与一号井相似,规模略小,专家推断井里亦藏有简牍,国家文物局对其实行原真保护,叫停发掘,暂时封闭起来。

  一号井如同一座隐秘秦朝历史档案馆,收藏着秦代官署档案文书和私人书信,详细时间记录到日到月,内容丰富,涵盖秦王政二十五年至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22年-208年)户籍、土地开垦、物产、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奴隶买卖、刑徒管理、律令、天文、历法、教育、职官、行政设置、医药、贸易、地理、祭祀先农等诸多领域。经过两千多年风雨洗礼,岁月更替,重见天日的秦简牍鲜活文字改写史料缺失的秦朝历史。

 

里耶古城雪景。龙山县旅投公司周金标供图

  2021年古城遗址被我国评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令考古界、史学界震奋不己,堪称大秦帝国百科全书,大呼“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评价其历史文化价值堪比殷墟甲骨文、敦煌文书。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三枚简牍堪称镇馆之宝:“迁陵洞庭郡”字样的木简,迄今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九九乘法口诀表”实物,“迁陵以邮行洞庭”字样的木简。其中,木简“迁陵以邮行洞庭”为我国最早书信实物,7个古隶字相当于现代邮政使用邮签,“酉阳丞印简”乃当时发信函封口印记,相当于现代密封条,确保邮件安全送达必备手续程序,刷新世界上最古邮差记录。

  考古发掘过程充满传奇,考古人员从不起眼、平淡到震惊心理历练过程,依次从地表土层为明清时代,宋代土层,井口秦末蕨类植物,探铲穿越淤泥层发现楚秦简牍,一片到近3.8万枚国宝级珍贵秦简。古井绝非普通,秦时迁陵都乡古井,秦简牍记载着2200多年人文历史故事。感激在城池面临毁灭时收藏简牍的迁陵衙署古人,算得上功勋卓著的无名英雄,当时一个善念善举为子孙后代留下无价财富。

  武陵山区语言体系与中原地区的源远流长。湘西恩施两个自治州语言属西南官话,与四川、重庆、贵州一带方言相近,与北方话相通。宋代之前,中国政治中心位于长安到洛阳一带,即中原文明核心。但看上去偏僻的西南地区处于重要的经济军事要道和边境要塞。南北交通要道有两条通往西南,一条就是蜀道,另一条从洛阳往南到襄阳、夷陵(今宜昌),再沿长江上溯或继续向南往鄂西、湘西,进入四川、贵州、云南。长此以往,湘西地方语言体系一直受中原官话影响。

  里耶,南方陆地丝绸之路上古商埠“明珠”。

  重庆古属巴蜀地,湘西与重庆为邻,唇齿相依,文化相连。《后汉书·南蛮传》载:“秦昭襄王使白起伐楚,略取蛮夷,始置黔中郡。汉兴改为武陵,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布。” 湘西自古盛产苎麻布贡奉朝廷,里耶古城出土的棕麻编织物和陶纺轮就是例证。

  公元前122年博望候张骞不仅开拓西域古丝绸之路,而且还发现南方陆地丝绸之路,即蜀身毒道。张骞出塞大夏国(今阿富汗北部)发现来自四川蜀布,归来向汉武帝禀报“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问所从来,曰东南身毒(今印度)国。”所谓蜀身毒道,我国古代从成都,经云南大理、曲靖进入缅甸,再通往印度的重要交通线,称之西南陆地“丝绸之路”,又称“蜀布之路”,也称“南方陆地丝绸之路”。换句话,我国古代从中原经西南和中南向缅甸、印度通往西亚、欧洲的海外陆地商道。苎麻长江以南地区特产,西方称之“中国草”,古蜀地常以苎麻织布,蜀布乃苎麻细布。

  有关专家认为南方陆地丝绸之路有三条以上支线,西线通过四川成都“旄牛道”,中线通过四川宜宾“五尺道,南线通过重庆涪陵走水道,涪陵—龚滩—酉阳—里耶—沅陵—洪江—凯里—贵阳—安顺—曲靖,三条支线汇合于曲靖。里耶古城及酉水流域出土战国时期玉石砝码、绿色琉璃壶、水晶环、西亚黄金佩饰等西方异域文物,就是湘西酉水与西亚、欧洲通商贸易历史久远的最好诠释。

  千年不变的酉水号子对南方陆地丝绸之路口口相传:“四十八站上云南,四十八站到长安。”既为湘西子孙行酉水闯世界明示坐称方位,又道出祖祖辈辈出行难的艰辛和不屈。

  众多战国汉代古城古战场古墓群遗址,诉说酉水血腥风云故事,见证湘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诸侯争霸史。

  酉水,自古虽属南蛮之地,却乃通荆楚而连巴蜀军事要道,诸侯将相抢夺的“肥肉、香饽饽”,楚国征战巴国必经之路,狼烟四起、烽火连天、血染千里的“动感地带”。

  《史记·苏秦列传》:“楚,天下之强国也……西有黔中、巫郡”。

  春秋战国时期,里耶古镇成为秦楚战争高地,时常上演秦楚拉锯战,时而被楚占据,时而为秦统领,古镇乃至酉水流域百姓生存生活方式正如“朝秦暮楚”典故写照。“朝秦暮楚”典故源自湖北竹溪县蒋家堰镇与陕西平利县长安镇交界的关垭子楚长城遗址。关垭子正置古秦楚两国交界处,常常早上为秦军阵地,晚上又被楚军占领。史料记载,生活在关垭子老百姓,秦军打来时,就换上秦国门牌,插上秦国旗子,穿上秦人衣服,说秦话。晚上楚军打来,又换上楚国牌子、楚国旗子,穿上楚人衣衫,讲楚语,如此反复。其实“朝秦暮楚”见证生活在水深火热战争中古代平民百姓生存智慧,不得不见风使舵。

  穿越时空回到2500多年前冷兵器时代,春秋濮、楚、巴、蜀、杨越、夜郎纷争不断,湘西土著人、巴人、楚人、蜀人、濮人等为生存和各自利益,手持矛戈,乘着战船,列着兵阵,兵戈相见,短兵相接。巴人蜀人与楚人濮人白鹤湾之战、保靖之战,濮黎之战,魏吴赤沙湾之战,楚濮之战……追寻屈原《九歌·国殇》中车马声、金戈声、刺杀声、嘶吼声,还原血腥残酷的酉水战场。一幕幕战事,一场场血腥风雨,演绎着酉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历史变迁。

  无论里耶、大板、魏家寨、四方城、会溪坪、湾塘等古城遗址,还是里耶麦茶、古丈白鹤湾(白虎湾)、会溪坪、沙湾、永顺王村、保靖清水坪、四方城等众多古墓群,这些战国汉代遗址遗存都是一场场惨烈悲壮战争记忆,出土文物折射多元文化碰撞融合历史。

  大板西汉古城遗址位于里耶以西约1.5公里高出河面约12米台地上,东西约400米、南北约300米,水绕山环,地势平坦,持险而踞,扼亢楚蜀,视野开阔,耕地深厚,适合居住。汉代陶片等文化堆积广泛,北部有土堤,土堤以北有东西向宽约15米干河道,稻田及桔园里城壕及夯筑城墙遗迹清晰可见。附近一平方多公里古汉墓群,墓室密集,墓葬丰厚。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有大、中、小型之分。出土器物主要有鍪、釜、盆、盉、灯、镜、“五铢”钱等青铜器。鼎、盒、壶、钫、罐、灯、井及模型灶具等陶器组合。玉蝉、滑石壁、石砚板、研石等玉石器。剑、削、鼎、灯、锤、锸等铁器。根据7座墓出土“五铢”钱、“大泉五十”和“货泉”,结合随葬品形制及陶器组合分析,墓葬年代为西汉中晚期至东汉初期。

 

里耶古城遗址。里耶博物馆周东征供图

  清水坪古墓群出土汉代青铜礼器和流通货币2700余件。诸如,青铜盉、青铜鐎壸、铭文鼎等,铭文鼎成为保靖文化标志,青铜鐎壶为古代饮酒器具,古代饮酒文火温热用具,鐎壶腹侧有柄,便于手持,一侧有流作上嘴活动的鸡首形,鸡在当时为珍禽类动物,鸡与居、基同音,“居家安乐”之寓意。

  里耶古城、大板古城与魏家寨古城隔河相望,呈“品”布局,形成完整城市体系。三座古城及三块古墓葬群如此密集于一地,历史悠远,延序跨度时间长,古文化面貌和历史发展脉络清晰,全国罕见,名副其实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说明战国汉代时期里耶、清水坪一带,楚国应战巴蜀、夜郎及西越的桥头堡,秦汉朝重要军事中心和要塞门户,亦是楚、巴、濮、越、汉、土著等多元经济文化传播中心。

  谁控制酉水,谁就控制战争制胜和经济主动权,谁就掌握重要战略军事物资装备(战车战船)先导权,守住青铜兵器制作重要原材料锡等运输关口。

  保靖县城魏竹路洞庭(今花井)村古墓群,出土汉代武陵郡及所辖7县官印(沅陵丞印、迁陵侯印、辰阳长印、陈过之印、镡城长印等),诉说着汉代酉水故事。特别是铜虎钮“迁陵侯印”,小小迁陵古城守令,能被朝廷封赐为“侯”,足见汉代酉水经济军事文化地位重要。湾塘汉代遗址群(古黚阳县治所)出土青铜器和陶器等文物。龙溪四方城青铜冶炼作坊遗址(今迁陵镇)见证武陵山区最古老冷兵器制造基地。古丈会溪坪古城及古墓群考古发掘,出土文物300余件,其中青铜兵器具有重要价值,专家还发现其周边扼守楚蜀要津古战场遗址。白鹤湾古墓群三次考古发掘出土以楚文化为主,土著文化为辅的陶器500余件,生产工具铁斧、凹字形侈口铁锄各1件。其中1984年发掘兵器38件(含扁茎柳叶形剑、扁茎折肩剑)、铜戈8件(一件铭文戈为国家一级文物),制印4件、四山纹铜镜、磬、砝码、水晶环、带钩等,其中灶等遗物见证巴人将种茶技术饮茶文化传播至酉水流域。

  上述出土青铜器和陶器多为楚文化遗存,说明楚国征服湖南异族部落,末期逐渐一统天下,楚文化主导着酉水文化。依据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形制,镂刻螺旋纹、圈点纹、菱形纹铜剑及豆、壶、盂仿制礼器等分析推测,当时生产水平以原始农业为主,原始手工业刚刚起步。这些遗址遗存较全面系统反映汉代湘西文明进步水平,为系统研究里耶从战国到秦汉600余年历史提供科学依据。

  里耶秦代“四山铜镜”,出土于麦茶战国秦汉古墓葬群。

  古墓群位于里耶镇麦茶村东南,分布约4平方公里,1000余座,普通与高级别墓葬同处一地,葬于地下三、四米,个别深达十多,土坑坚穴墓。出土剑、戈、印章、镜、罄、铃、带钩等铜器;鼎、敦、壶、钵、豆、罐、簋、纺轮等陶器,还有琉璃管石、玉壁、残铁器及石饰件等。其中战国兵器巴氏柳叶剑等铸造精良,锋利无比,国家一级文物。

  “四山铜镜”发掘出土于一座级别较高秦代墓葬,直径10.30厘米,厚0.41厘米,保存完整,制作精美,形制质薄器轻,纹饰典雅华丽,工艺匠心独运。背面四个“山”字图案,周边花叶纹饰。考古专家称之“四山铜镜”,战国秦汉时期文物。如今保存收藏最古老铜镜多为汉代,秦代铜镜显得弥足珍贵,仅在酉水古丈白鹤湾和保靖四方城古墓群出土。

  “四山铜镜”,大秦帝国代表性器物,盛行战国秦汉时期,用于梳妆打扮,正面为镜面,背面为纹饰,镜体呈圆形,三弦钮,圆钮座,镜边呈凹面,镜面纹路运用战国时期刚发展起来的数学角度概念,主纹地纹组成背面纹饰,地纹呈羽状或花叶纹,主纹“山”字充满神秘气息,常常四个“山”字。同期尚有三“山”、五“山”、六“山”镜。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发,动荡不安,“山”字表达人们期盼静止养息、停止战乱。但有学者认为“四山”意旨四岳,三“山”五“山”象征“三山五岳”,六“山”寓意六国一统归秦。还有学者认为“山”字为青铜器勾连雷纹变形。

  秦朝短暂14年,物产有限,铜镜虽批量生产,但产量不高,仅供宫庭达官贵人享用,且殉葬风气远不如后朝。里耶距秦都咸阳、中原腹地千里之遥,秦代珍贵“四山铜镜”在酉水里耶、保靖、古丈古墓群出土,加上里耶秦简记载迁陵县人口近6万户,表明酉水里耶等古城地理地位重要,经济相对繁荣,达官贵人常居。同样,“四山铜镜”主人,也非普通人,最起码也是将军或一方封疆大吏,从另一方面见证其政治军事重要性。

  酉水多元文化交融发展,包括巴、蜀、越、楚、中原及洞庭湖区等文化。巴蜀文化具有很强辐射能力,湘西民族风俗和出土文物都与巴蜀文化元素密不可分。

  土家族摆手舞,源自古代巴人“巴渝舞”。酉水流域发现出土船棺葬、扁茎无格柳叶剑、铜器纹饰中虎纹,彰显巴蜀文化元素。湘西大量发现巴人所用器物罐、盆、豆、圆刃折腰钺,短骸式弓耳矛及甑、釜、鍪配套的铜容器等。

  里耶及酉水土家族以虎为崇拜图腾信仰,源自祖先巴人敬奉白虎传承演绎而来。湘西曾流传请梯玛举行白虎法事治病,习俗讲究坐堂敬奉白虎,赶过堂白虎,凡婚丧喜庆节日,家门口画一白虎,一幅弓箭,引弓欲射白虎。自西汉至宋朝,巴人自称“虎蛮”或“虎子”,人称巴人“白虎夷”、“白虎复夷”、“板檐蛮夷”、“弜头虎子”。《后汉书·巴郡南郡蛮使》:“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唐人樊绰《蛮书十》:“巴氏祭其祖,击鼓而祭,白虎之后也”。

  湘西出土大量虎纽錞于,与巴人虎原始图腾崇拜密不可分。巴人铜制打击乐器广泛使用錞于和钲,建国以来,湘西出土铜质虎纽錞于达23件,居全国首位,号称錞于之乡。绝大多数錞于饰虎纽,两侧刻有船形纹、鱼纹、人面纹、手心纹。虎造型一般头部肥大,仰头咧嘴倨牙,四支停立,尾微翘,末端卷曲,作凶猛状。但永顺一件饰手心纹、椎髻人头纹、鱼纹,凤凰一件饰横S形纹及云雷纹。

  湘西周边土家族聚居地区相继出土大量錞于,说明秦汉以来武陵山区属巴人分布区。诸如,贵州松桃(5件)、石门新关(15件)、恩施(2件)。湖北恩施州清江流域,古称清江为夷水,又叫盐水,乃廪君传说发源地。

十一

  西水号子,千年不变的史诗,别样湘西简史读本,全方位描述包括里耶在里湘西历史人文地理。

  号子随酉水而生,随人类文明进步与时俱进,与土家族史诗《摆手歌》《梯玛神歌》相辅相成。据保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石网坠”推测六七千年前随着渔船捕鱼衍生渔歌号子。《左传·昭公十九年》记载酉水水上战船作战史达二千五百多年,里耶秦简和屈原《涉江》等记载着酉水船行史实。

  春秋时期民歌,脍炙人口,巴人不仅人人会唱,也深受楚国欢迎。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所谓“下里巴人”指楚国民间流行通俗歌曲,即巴歌合唱。“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指在楚都郢唱“下里巴人”歌曲很受欢迎。

  湘西包括酉水船歌号子在里的劳动号子,就是巴人合唱史诗演变而来。酉水号子,抑扬顿挫,快慢讲究,节拍紧凑,如,桨号子、橹号子、牵号子、装卸号子、岩工号子等。号子见景生歌,绘声绘色,对唱如流,合唱如钟,气氛热烈,妙趣横生,如,喂喂号、喂羊号、梭羊号、柳叶红、快三声、慢三声等。

  酉水号子仿佛通过纤夫一步一躬、船把式一浆一撸穿越翻阅历史长河,描述着盘古、齐天洪水、龙凤、南蛮、五溪、端午、巫傩、饮食、民俗等神话传说、人文历史及民族风情,蕴含湘西精气神素描画像,彰显着湘西儿女勤劳善良智慧。“古五溪,酉水扬,一排号子喊千年”。“梅茶里耶大廊场,开天辟地万古传。八面本是皇城相,遇到苕宝数七面。八面山高一只船,齐天大水渡人王,木有根,水有源,孕祖造人不可忘”,“齐天水,渡人船,留下号子闹凡间”,“雪花洞,九龙厅,蛮王十仗九仗赢,会溪瓶,铜柱溪,五十六旗十八司”,“峨嵯祠,土王祠,麻滩曳得岩槽里”。

  酉水号子犹如湘西版《西游记》,通过激发超然力铤而走险、过关斩将、化险为夷。但号子非个人创作,千千万万纤夫水手船工口口相传的集体智慧结晶,湘西儿女与酉水相搏相生、唇齿相依的水文化悠久乐章。纤夫用心血、汗水、力量、生命谱写,酉水河上人船声心合一呐喊怒吼,激情放歌响彻千年。顺着号子穿越时空隧道,认知讴歌赞美水情水性水律,领悟远古神话魔幻、战国嘶吼、《诗经》脉搏、《楚辞》心跳的“千古绝唱”,诠释里耶秦简、溪州之战、《边城》呐喊……

十二

  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力主齐楚联盟,矢志不渝,反被楚王疏远流放,最后一次流放被放逐黔中郡。

  屈原听着酉水号子,观赏着酉水秀美山水风光、体悟风土民情溯水来到他的诗与远方里耶,一路航行浮想翩翩、遐思泉涌、感慨万千、灵感迸发,创作写下不朽《楚辞》。

  《楚辞·九章·涉江》:“乘棂船余上沅兮,齐吴榜而击汰”。《离骚·九歌》:“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或许“棂船”、“飞龙”就是里耶划龙船中的“旋锅盖”,诗中“洞庭”就是里耶秦简记载的“洞庭郡”,当然有待考证。

  沈从文先生情系里耶,念兹在兹。

  小说《在别一个国度里》,副标题“关于住八蛮山落草的大王娶讨太太与宋家往来的一束信件”。土家主人公报国爱情故事令无数读者感人肺腑,如痴如醉。正如当地一首打油诗:“烟笼寒水月笼沙,水上灯火近万家;船夫爱歌院调,琴声伴唱女烟花。”

  《湘西》写道:“白河上游商业较大的水码头名‘里耶’。川盐入湘,在这个地方上税。边地若干处桐油,都在这个码头集中。”

  《白河流域几个码头》:“站在里耶河边高处,可望见川湘鄂三省接壤的八面山。山如一个桶形,周围数百里,四面陡削悬绝,只一条小路可以上下。上面一坦平阳,且有很好泉水,出产好米和杂粮,住了约一百户人家。若将那条山路塞断,即与一切隔绝,俨然别有天地!”。

  1979年秋天,沈先生在北京见过里耶老乡凌宇说:“我去过里耶,那地方真美。那次我乘船从龙潭去保靖,过里耶时,见一头小白山羊站在河边岩嘴上饮水,情怯怯的,让人替它捏一把汗。” 1983年8月在北京与里耶老乡张心平又说过同样话:“里耶,知道,知道,那是个商业码头,站在里耶码头上,能看见八面山,八面山气魄很大,很耐看……”

十三

  里耶自然资源与地质地貌天造地设,远古非凡。

  穿越5.42亿年时光隧道,尘封在里耶古老地层中岩性化石、背向斜构造、台地盆地、峡谷瀑布等地质遗迹,成为地球运动演变的忠实记录者,解读古镇地质无字天书的远古信使和特殊文字。让这里孤独深邃的地质剖面、地质化石遗迹及石头开口,诉说远古变迁故事。

  地质研究发现距今5.42—4.1亿年早古生代古扬子准台地处于同一构造沉积演化阶段,武陵山区位于准台地边缘断陷盆地,且湘西彼时处于南半球赤道附近,历经数亿年板块漂移才来到北纬29°现在位置。

  古扬子准台地(华南板块)漂移中自身先后遭遇武陵、雪峰、扬子—加里东、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6次造山构造运动,同时伴随逆时针旋转,由海相地槽渐变古扬子准台地。大约4.3亿年前加里东造山运动,致使八面山褶皱隆起形成向斜构造台地。距今7000万年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印度板块俯冲欧亚板块致使云贵高原快速隆升,湘西这块大地正值构造运动应力释放区,遭遇板块漂移和造山运动多重迭加的“魔鬼”般炼狱,宛如庖丁解牛,粉碎性“骨折”,石崩瓦解。八面山隆起、节理、断层发育加剧,加上夷平面、剥蚀、岩溶、冲蚀等风化自然力交叉作用,涅槃形成台地、峡谷、绝壁、瀑布、天坑、溶洞、地下河等神奇地质地貌。八面山南北长22公里,南北两头尖尖翘起,形似一艘超大航空母舰,东西宽2至5公里,平均海拨1200米,最高点背子岩海拨1414.80米,与山下里耶落差超过1000米。

  八面山,当今人们神往世外桃源湘西样板,独特地理地貌与历史人文资源禀赋差异性及不可替代性十分罕见。无论世袭土家族原居民,还是黄金水道、茶马古道、川湘盐道上过客商贾,来到山脚下古镇,仰望如定海神针般的圣山,不知不觉被其震撼折服,长此以往,就成为当地及周边百姓烧香膜拜朝圣目的地和心灵归属地。

  2022年8月八面山一处120米深溶洞发现三只大熊猫化石,也是湖南近几十年来首次发现大熊猫化石。大熊猫乃第四纪晚期遭遇大型哺乳动物冰川灭绝的幸存者,亦称动物界“活化石”,对研究第四纪地质地球变化具有科学意义。

  湘西处于云贵高原边缘,新华夏系巨型多字型构造第三隆起带上,扬子准台地之扬子褶皱带东侧。里耶处于湘西帚状构造西南部,红岩溪—干溪—苗儿滩—比耳区域背斜之西北翼,八面山向斜之东南翼。背斜核心呈北东向,大面积出露寒武系(距今5.13--4.85亿年)中上统台地相娄山关群地层,干溪—凤溪—贾市、清水坪—里耶—岩冲、比耳三条北东向断裂带展布。八面山、白云山等环绕形成里耶—清水坪盆地。盆地底部里耶、清水坪两镇区及周边主要出露志留纪(距今4.4--4.1亿年)中下统龙马溪群、罗惹坪群和奥陶纪(距今4.85--4.4亿年)下统台地相南津关、分乡组、红花园组、大湾组、马刀峪(堉)组,中上统枯牛潭、宝塔组、临湘组地层。再往八面山顶方向,依次出露志留纪龙马溪群、罗惹坪群、纱帽群,二叠纪(距今3至2.5亿年)中上统台地相栖霞组、茅口组、龙潭组、吴家坪组地层。二叠系地层不整合于志留系地层上。受断层影响比耳局部出露寒武纪下统石碑组、清虚洞组地层。其中茅口组含燧石结核灰岩岩层,富含蜒类等化石及生物碎屑,与湖北恩施台盆相富含硒矿孤峰组地层层位相当。

  八面山,相对独立向斜地质构造单元,称八面山向斜,山顶为向斜核心部位,出露二叠系碳酸盐地层,东西两侧悬崖及周边出露年代较古老的志留系地层,向斜东翼相对较陡、西翼相对较缓,地下水系由东向西径流,形成“吃湖南、屙四川(今重庆市)”格局。

  距今3—2.5亿年二叠纪为古生代(距今5.42—2.5亿年)最后华章,其地层岩石在湘西形成喀斯特地质遗迹颜值高,富含矿床,诸如,硒、煤、铝土矿、菊花石、海泡石等。邻近湘西世界地质公园洛塔园区为二叠系栖霞组灰色神奇石林,八面山顶二叠系茅口组石灰岩形成台地、峡谷、石林、悬崖、天坑、溶洞等喀斯特岩溶地貌吸人眼球。栖霞组、龙潭组为含煤地层。龙山原洛塔煤矿、永顺原万坪煤矿分别产于栖霞组、龙潭组。泸溪铝土矿、菊花石、海泡石均产于二叠系栖霞组地层。菊花石产于栖霞组灰岩顶部泥晶灰岩地层,与浏阳、恩施菊花石产于同一地质地层。菊花石,又名“石菊花”,别称“会唱歌说话的石头”。2.7亿年前浅海相碳酸钙质沉积通过地质运动和成岩作用,后期碳酸钙(方解石)置换天青石形成放射状集合体,集合体中心为坚硬燧石,周围呈白色花瓣(方解石)组成。

  奥陶系地层以大湾组最风骚养眼,台地相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即紫红色夹灰绿色中厚层瘤状泥晶泥质富铁灰岩,角石、牙形刺等化石丰富。诸如,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红石林园区。马刀峪组(堉)为青灰色粉砂细晶泥灰岩夹薄层浅黄色粉砂岩,在永顺列夕不仅富含三叶虫、笔石,还保存形似蚯蚓的古生物化石,故称之“特异埋葬化石库”,即距今4.75亿年列夕古生物动物群。

十四

  湘西,战国时期楚秦等国相继管辖、对峙、交战的前沿动感地带,也是历史上多民族不断融入融合,和谐共生,繁衍生息的家园和命运共同体。

  尽管湘西历史悠久,文脉延绵不断,文物资源禀赋厚重,博大精深,但历史上史学家和史料对湘西记载惜墨如金,社会外界一直视我州为南蛮未开化之地而存在误读和偏见。

  里耶古城、大板古城、魏家寨、四方城、酉阳(王村)、白鹤湾、会溪坪等古城古墓群等遗址考古发现,湘西这座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富矿”逐渐浮出水面,露出金山一角,远古人文脉络清晰可见。

  特别是里耶秦简发现填补了湘西乃至中国历史记忆缺佚空白,湘西考古文化和民族文化发展序列与谱系雏形显露,在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显示度和重要性不断巩固提高。

  大量史料和遗址遗存信息见证中华传统文化多元共生,兼容并蓄,延绵不绝,从根本上改变学术界看法,为研究湘西古代人文历史拓展了全新视野和思维空间。

  岁月沉淀着时间,历史丰腴着传说,传说缔造着奇迹。古今兴废事,唯读里耶史。悠悠古城,万古遗存遗风随处可见,见证人类历史文化长河风云变幻。身临其境,如同进入古今同在时空,抬头喧哗盛世,低头厚重文明。找寻千古风流人物,追寻触摸丝丝古今同春魂魄,隔空对话,博古论今。

  里耶神秘、神奇、稀缺、厚重留给了时间,留给了后人。古镇褪去神秘面纱,缓缓绽妍,出其不意,魅力无限。里耶秦简宛如通达两千多年前时光隧道,“复活”秦朝真实历史。一片残瓦,或许见证过秦朝阴晴圆缺;一截断砖或许就抵挡过汉军长矛和箭簇;一捧泥土,饱含着一次次城池易帜血腥风雨浸染;就算一块鹅卵石,或许王朝更替时战车铁骑碾踏曾迸溅过火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文物活起来”。

  湘西作为文物资源大州,普查澄清文物底数,实施好文物保护,考古研究好文物,利用解读展示好里耶秦简历史文化,讲好湘西故事,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任重道远,未来可期。

  坚信新征程上湘西践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走在前列。

  (作者单位:湘西州人大常委会)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102号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13015328号
版权所有:《武陵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