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城遗址
老司城遗址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东南30华里的灵溪河畔,是一处分布密集且布局严谨的土家族王城遗址,总面积约2平方多公里,分为衙署区、居住区、教化区、宗教祭祀区、土司王陵区、军事演练博射区。史载:唐天授二年(公元690年)置溪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灵溪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溪州,辖二十州:上溪州(今永顺、龙山);下溪州(今沅陵上游,泸溪县、晨溪县);中溪州(今古丈,保靖);永顺州(今永顺西部);保靖州(今保靖,花垣);龙赐州(今龙阳县);忠顺州(无考);天赐州(无考);感化州(今湖北来凤、咸丰地);懿州(今芷江地);洽州(今芷江地);安州(今贵州石阡县);富州(今麻阳县);高州(今贵州桐梓、凤泉地);新州(无考);来化州(无考);远州(无考);宁州(今云南省曲靖,清溪镇);南州(今四顺綦江南);顺州(今广西西北,贵州司水南)。
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溪州刺使彭士愁引奖,锦诸州蛮万余人东出,攻掠长澧;楚王马希范遣静江指挥使刘敕,廖匡齐率步卒五千讨伐,在征战之中,廖匡齐战死,彭士愁战败退奖,遗子师杲归诚于楚,双方盟誓铭于铜柱上:“尔能恭顺,我无科徭。本州赋租,自为供赡。本都兵士,亦不抽差。永无金革之虞,克保耕桑之业,皇天后土,山川鬼神,吾之推诚可以玄鉴。”。奠定了溪州安宁、土治世袭八百余年的基础。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归流废除司治,永顺为新开府,迁府署于灵溪镇(今永顺县城)土司千年古城逐渐荒废。
1、首领生活区:土民俗称“金銮殿”背靠龙凤山,下依灵溪河,建筑依山而建。1996年——1999年湖南省考古所对宫殿区进行了全面考古勘探,查明20多处建筑遗址,地下甬道4处,西、南、北城门三个,残缺宫墙1千多米,宫城整体形制呈椭圆形,总面积14000多平方米。
2、居住区:老司城四面环山,坐东朝西,背靠龙凤山,面朝绣屏山,南依太平山,西临灵溪河,形成坚固的天然屏障;龙凤山顶有一道依山而建的墙堞,两端有炮楼建筑,隔河而望的古牛山顶有烽火台,从而可见老司城是一个军事防御性很强的古城。城区有东门和南门,有城墙墙基。相传老司城有八街九巷,乾隆四年(永顺县志)载:旧司城街各七处,新街、左街、河街、鱼肚街、马蝗口、九星街、东门街(卷一第45页)。
3、中央文教区:若云书院为湘西最早的书院之一,遗址位于城东书院坪山坡上,书院东与紫禁山王陵区隔左街遥遥相望,其间左街西侧有一明万历年间石牌坊,明间横梁阳刻“子孙永享”四字,经石牌坊明间进若云书院。
4、宗教祭祀区:1)祖师殿:位于城东南约2里灵溪河东岸玄武山下二级台地上,坐东朝西,观存明代建筑群一处,主体建筑面阔16.9米,进深12.7米,占地582平方米,中轴线自西向东依次为祖师殿,皇经台、过亭、玉皇阁等。抬梁式木构建筑,重檐歇山顶。2)圣英殿:又称关帝庙,遗址位于城东南,20世纪60年代拆毁,现存关帝宫神座底部。3)观音阁:遗址位于城南灵溪河西岸望经山腰处,原有歇山顶二层木结构建筑,面积约2亩,20世纪60年代拆毁,残址尚存。4)吴著祠:遗址位于凤凰山山顶平台之上,面积约1亩多,现存建筑墙体。5)城隍庙:遗址位于若云书院北侧方约3米的土台上,20世纪60年代拆毁。6)五显洞:又称五谷庙,原为一歇山顶小殿,20世纪60年代拆毁。7)玉极殿:“在司治东南二里有山名吴祖山”见《永顺宣慰司志》。8)水府阁:“在司治东南龙洞前太子保左都督彭弘树新建阁楼上崇涫下崇许祖”《永顺府志》。9)八部庙:“在司治前江两岸”经喻家包,遗址尚存。10)社令坛:“在司治东南那乃浦岸”每年遇春秋二社以牛祭祀见《永顺宣慰司志》11)稷神坛:“在赐帽山前原有坛,每年祭祀其神,常有人见红袍戴乌纱祭祀”《永顺宣慰司志》。
5、土司王陵区:位于城东紫禁山,长约140米,宽约110米,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
6、军事演练博射区:在老司城西2里许博射坪村。面积30万平方米。
附中国文物研究所对老司城遗址的价值评估:
中国文物研究所对其价值评估:
1、老司城是历史上中国土家族聚居地区一处重要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也是湘、鄂、渝、黔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民族文化遗存,考古发掘出的宫殿区、衙署区、墓葬区等各功能分区基本保持了土司时期的格局,现存的祖师殿、土王祠、摆手堂等地面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老司城遗址是中国历史上土司制度的重要实物例证,对研究湘、鄂、渝、黔地区少数民族的渊源、历史、文化、民族关系及其发展具有得要的价值;
2、不可多得的少数民族统治政权建立的王城遗址,是从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到清雍正二年(1725年)土家族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经历了800余年的城市发展历史,是中华民族祖先创造的、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3、在一个地形极为峻峭的地区建立一位依山旁水、因地制宜的城市范例;
4、由于地形局限而形成的独特的城市功能点状分布、以河流作为线状联系的城市格局,为研究中国城市发展史提供实物例证;
5、现存的老司城时期的地面建筑为研究当地建筑的历史性、独特性、民族性提供珍贵的实物证据;
6、现存的民居也是老司城历史发展的见证。
老司城遗址
时间:2023-11-21 11:01:34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武陵山土司文化研究网
老司城遗址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东南30华里的灵溪河畔,是一处分布密集且布局严谨的土家族王城遗址,总面积约2平方多公里,分为衙署区、居住区、教化区、宗教祭祀区、土司王陵区、军事演练博射区。史载:唐天授二年(公元690年)置溪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灵溪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溪州,辖二十州:上溪州(今永顺、龙山);下溪州(今沅陵上游,泸溪县、晨溪县);中溪州(今古丈,保靖);永顺州(今永顺西部);保靖州(今保靖,花垣);龙赐州(今龙阳县);忠顺州(无考);天赐州(无考);感化州(今湖北来凤、咸丰地);懿州(今芷江地);洽州(今芷江地);安州(今贵州石阡县);富州(今麻阳县);高州(今贵州桐梓、凤泉地);新州(无考);来化州(无考);远州(无考);宁州(今云南省曲靖,清溪镇);南州(今四顺綦江南);顺州(今广西西北,贵州司水南)。
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溪州刺使彭士愁引奖,锦诸州蛮万余人东出,攻掠长澧;楚王马希范遣静江指挥使刘敕,廖匡齐率步卒五千讨伐,在征战之中,廖匡齐战死,彭士愁战败退奖,遗子师杲归诚于楚,双方盟誓铭于铜柱上:“尔能恭顺,我无科徭。本州赋租,自为供赡。本都兵士,亦不抽差。永无金革之虞,克保耕桑之业,皇天后土,山川鬼神,吾之推诚可以玄鉴。”。奠定了溪州安宁、土治世袭八百余年的基础。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归流废除司治,永顺为新开府,迁府署于灵溪镇(今永顺县城)土司千年古城逐渐荒废。
1、首领生活区:土民俗称“金銮殿”背靠龙凤山,下依灵溪河,建筑依山而建。1996年——1999年湖南省考古所对宫殿区进行了全面考古勘探,查明20多处建筑遗址,地下甬道4处,西、南、北城门三个,残缺宫墙1千多米,宫城整体形制呈椭圆形,总面积14000多平方米。
2、居住区:老司城四面环山,坐东朝西,背靠龙凤山,面朝绣屏山,南依太平山,西临灵溪河,形成坚固的天然屏障;龙凤山顶有一道依山而建的墙堞,两端有炮楼建筑,隔河而望的古牛山顶有烽火台,从而可见老司城是一个军事防御性很强的古城。城区有东门和南门,有城墙墙基。相传老司城有八街九巷,乾隆四年(永顺县志)载:旧司城街各七处,新街、左街、河街、鱼肚街、马蝗口、九星街、东门街(卷一第45页)。
3、中央文教区:若云书院为湘西最早的书院之一,遗址位于城东书院坪山坡上,书院东与紫禁山王陵区隔左街遥遥相望,其间左街西侧有一明万历年间石牌坊,明间横梁阳刻“子孙永享”四字,经石牌坊明间进若云书院。
4、宗教祭祀区:1)祖师殿:位于城东南约2里灵溪河东岸玄武山下二级台地上,坐东朝西,观存明代建筑群一处,主体建筑面阔16.9米,进深12.7米,占地582平方米,中轴线自西向东依次为祖师殿,皇经台、过亭、玉皇阁等。抬梁式木构建筑,重檐歇山顶。2)圣英殿:又称关帝庙,遗址位于城东南,20世纪60年代拆毁,现存关帝宫神座底部。3)观音阁:遗址位于城南灵溪河西岸望经山腰处,原有歇山顶二层木结构建筑,面积约2亩,20世纪60年代拆毁,残址尚存。4)吴著祠:遗址位于凤凰山山顶平台之上,面积约1亩多,现存建筑墙体。5)城隍庙:遗址位于若云书院北侧方约3米的土台上,20世纪60年代拆毁。6)五显洞:又称五谷庙,原为一歇山顶小殿,20世纪60年代拆毁。7)玉极殿:“在司治东南二里有山名吴祖山”见《永顺宣慰司志》。8)水府阁:“在司治东南龙洞前太子保左都督彭弘树新建阁楼上崇涫下崇许祖”《永顺府志》。9)八部庙:“在司治前江两岸”经喻家包,遗址尚存。10)社令坛:“在司治东南那乃浦岸”每年遇春秋二社以牛祭祀见《永顺宣慰司志》11)稷神坛:“在赐帽山前原有坛,每年祭祀其神,常有人见红袍戴乌纱祭祀”《永顺宣慰司志》。
5、土司王陵区:位于城东紫禁山,长约140米,宽约110米,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
6、军事演练博射区:在老司城西2里许博射坪村。面积30万平方米。
附中国文物研究所对老司城遗址的价值评估:
中国文物研究所对其价值评估:
1、老司城是历史上中国土家族聚居地区一处重要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也是湘、鄂、渝、黔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民族文化遗存,考古发掘出的宫殿区、衙署区、墓葬区等各功能分区基本保持了土司时期的格局,现存的祖师殿、土王祠、摆手堂等地面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老司城遗址是中国历史上土司制度的重要实物例证,对研究湘、鄂、渝、黔地区少数民族的渊源、历史、文化、民族关系及其发展具有得要的价值;
2、不可多得的少数民族统治政权建立的王城遗址,是从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到清雍正二年(1725年)土家族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经历了800余年的城市发展历史,是中华民族祖先创造的、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3、在一个地形极为峻峭的地区建立一位依山旁水、因地制宜的城市范例;
4、由于地形局限而形成的独特的城市功能点状分布、以河流作为线状联系的城市格局,为研究中国城市发展史提供实物例证;
5、现存的老司城时期的地面建筑为研究当地建筑的历史性、独特性、民族性提供珍贵的实物证据;
6、现存的民居也是老司城历史发展的见证。
责任编辑: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