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歌谣中的茶意向
作者:谢亚平 蔡 文 信息来源: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周朝,巴蜀已出现了“园有芳翁、香茗”。神农发现的茶,当属山陵、道旁、 河谷间的野生茶,园内的“香茗”则属后人栽培的家茶(东晋史学家常璩在他的《华阳国志·巴志》中所写)。
土家族是巴人的后裔,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武陵山脉的大巴山地区,即今重庆以东、湖北西南、贵州东部、湖南西部一带⋯ 。那里山河纵横、峰峦叠嶂、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山区气候,很适合植物的生息繁衍,所以盛产茗茶。土家人长期生活在这样一个茶的原产地,那么四季里来栽茶、采茶、饮茶、唱茶、喻茶⋯⋯这一系列活动就融入到土家人的日常生活里。长此以往,土家便形成和积淀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在此,我们从土家族歌谣中随手撷取几首加以分析,以飨读者。
一 、茶事与茶歌
茶,本是人们饮用解渴之品,后来发展为“茶礼”、 “茶俗”、“茶市”⋯⋯茶事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又产生了“茶歌”、“茶道”、“茶品”,我们以茶事的内容,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种茶歌
土家族居住在一个半耕半农,自给自足的地区,农业是由采集开始的。主要的生活资料是利用山林的自然资源,因而茶便作为野生植物而被发现、被利用。鄂西神农架林区是最早发现茶的,其他武陵山区从发现野茶到栽培家茶,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当茶成为土家人普遍接受,并日渐成为生活中必需品后,种茶的歌谣应运而生。如土家人在结婚闹房时,客人讨茶喝要说茶根 : 讲此茶,说此茶,说起此茶有根芽, 茶是三藏西天取经带来的种。
带来西迷山上来种下。
冬移蔸,春发芽,仙女下凡来掐茶,
左手掐半斤装在竹篮,
右手掐四两包在裙帕。
回去生火炒茶,香过九湾十坝。
七十公公开水,八十婆婆冲茶。
头杯吃了口中苦,二杯吃了舔嘴巴。
以上民谣形象地讲述了茶源、种茶、采茶、冲茶及喝茶的全部茶事过程,既是对“神茶”的颂词,也是对茶技的传授。种茶歌无形中起到了对茶的宣传和推广。
(二)采茶歌
每年清明前后,土家姑嫂婆媳多系上长围腰、背上花背篓结伴上山采茶。她们的双手如彩蝶在茶林中翩翩起舞,根据茶树的高矮、密度,茶叶的老嫩、隐露等,去采摘、去挑拣,如鄂西利川小调《姊妹采茶》。婆家选媳妇也以女子采茶的动作、手法、速度是否娴孰,来认定是不是心灵手巧的能干女子。是否如歌中唱的:
“姐儿采荼像只雀,飞得起来跳得落。飞起采茶茶四两,落下采茶茶半斤,快手快脚好快活。”遇到天气好时,云山雾绕中,满山满岭的姑娘嬉笑歌唱,采起茶来,就像歌的海洋,舞的池塘。正如恩施民歌《茶山姑娘》中所唱的:“春到茶山放彩霞,采茶姑娘笑哈哈。采茶姑娘会采茶,制成红茶都爱它。”她们把采茶当成趣事、当成乐事、当成幸事。小媳妇们一边采茶一边说着家长里短的趣事,青年女子则一边采茶一边寻话题打趣对方恋爱、寻婆家的乐事;就是一个人采茶,也可以唱采茶歌,尽情表达自己思春、择婿的心里幸事;甚至可以唱采茶歌的方式去寻找自己心爱的人:
“四月采茶茶叶壮,妹妹采茶两手忙;没得哥哥来伸手,忙得双手响丁当。”这既是采茶的繁忙景象,又饱含着姑娘盼望有心郎来帮忙的心理,隐藏几许鼓励和挑逗的意味。同是土家《采茶歌》,却因地域的不同,歌词各有迥异。如湖北巴东《采茶歌》:茶叶青青生嫩芽,茶娘工罢日已斜⋯⋯建始三里《采茶歌》:正月里来新年完,无事拣个皇历看,看一个日子上茶山⋯⋯建始长梁《茶山四季歌》:春季里来茶发青,采茶姑娘喜盈盈⋯⋯还有《鹤峰采茶谣》等等。土家女人就是这 样在采茶活动中凭自己的才智、技能、容貌去让人赞叹、欣赏和爱慕。
(三)制茶歌
如果说采茶揉茶是土家女人家的事情,那么焙茶制茶多半又成了土家男人的功夫,因为制茶人的知识、能力水平越高,制出的精品就越多。鄂西南的恩施土家族地区被称之为“中国硒都”(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调查研究,恩施生物硒资源全球罕见),此地有一种精制茶叫“富硒茶”,硒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硒的名字来自她的发现者瑞典科学家贝采尼乌丝,他是根据古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一词取名而来的_。据鄂西“富硒茶”的老茶农讲,茶叶中氨基酸、儿茶素、咖啡碱、茶多酚等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本身不 是一个静量,而是一个动量,不仅因季节的不同而有变化(春茶含氨基酸一般在4% 左右,夏茶只在2% 左右),面且受加工技巧的影响,如火功得当,手功到位,其营养含量均可保留,否则就会减少,所以许多地方都有取名为“功夫茶”的茶叶。正如歌中唱的“采茶归去不自尝,妇姑烘焙终朝忙” 、“秋风吹来菊花黄,炒的茶叶喷喷香”。这里的烘、焙、炒,都是制茶人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制作方法,讲究的是对火候的掌握技巧。精品加美名,自然会与民歌联姻。__茶采回来、制出来,就该饮用了,土家人将倒茶称之为“筛茶”。有客来要筛茶,这是一种常礼。即使是素不相识都登门为客,必先请坐,装烟、倒茶。土家最有特色的是“四道茶”:一是盖碗茶(又称清热茶、白茶),意为亲亲热热,以表热情,尤其是清明前后采的茶,冲泡出来清香四溢、营养丰富,有歌唱道“头道云雾茶,长在岩洞坡//提神又养颜,脸色像花朵”;二是米子茶(有叫“泡儿茶”),意为甜甜蜜蜜,碗上只放一只竹筷,供客人搅拌糖和泡米,既解渴又充饥,据说这只竹筷象征土家人咂酒用的竹管或麦管;三是油茶汤,筛工更为复杂,土家有民谣“不来贵客,不筛油茶”以示尊贵;四是“鸡蛋茶”,以待亲家和远客。土家四道茶,既以事像来筛,也以时令而定。如夏天多筛“白茶”、“梨儿茶”(梨树叶子泡的),清热解渴;冬天多选热腾腾的油茶汤,“油茶汤,喷喷香;外面冷,里面烫;趁热喝,精神爽”、“油茶汤,喷喷香,支人待客好家当; 一日三餐三大碗,清心养颜精神爽”。湘西土家族的四道茶有所不同,一是芝麻茶;二是擂茶;三是糯米甜酒茶;四是鸡蛋水粉茶。“土家四道茶”在土家族的一些民歌民谣中均有描述,如,唱湘西客家擂茶的:“泡擂茶、吃粑粑、唱山歌、乐哈哈,年年都是一十八!”湖北鹤峰土家族有《筛茶歌》等等。
土家人还在种茶、采茶、制茶的劳动中创造了千百首“茶歌”。仅五峰一个县的茶歌就有几十种曲牌,如《茶歌》、《采茶歌》、《阳雀采茶》、《茶号子》等,正如他们在歌中唱的“打我土家茶山过,小心茶歌缠住脚”。
务茶劳作中的这些茶歌,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土家族茶农的生活、情操和当时的社会情态,文化积淀。给我们今天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多元化、开发民族地区的经济旅游,提供了丰富宝贵的文化资源。
二、茶歌中的茶意向
土家族的茶歌中饱含着许许多多的民族民间文化,诸如:
(一)以茶起兴
在土家族歌谣中以茶起兴的非常多,这可以说是它的一个音乐特征。如采茶歌有《顺采茶》、《正采茶》,从正月采茶是新年,二月采茶茶发芽,三月采茶茶叶青⋯⋯一直唱到腊月采茶是一年,包袱背伞收茶钱。其问道尽采茶人采茶制茶卖茶的艰难辛苦。还有《倒采茶》,主要内容是唱古二十四孝故事人物,如王祥卧冰、董永卖身葬父、目莲寻母、木兰替父从军、刘秀打虎救父等等。还有《十杯茶》是劝诫歌,劝郎不好吃懒做贪色贪财、不赌不偷不好烟酒、不吹毛求疵扯皮拉筋等等。这些歌教人修行尽孝,具有教化功能。茶歌多为小调,慢慢悠悠,人们常常一边采茶一边哼歌;也有山歌·穿号子,如鄂西建始的《姑嫂采细采》,就是主词与号子穿插,甲唱主词,乙穿号子,此起彼伏,既渲染了劳动气氛,也增添了劳动的兴趣。
(二)以茶喻情
土家习俗中的“四道茶”喻亲热之情、甜蜜之意、尊贵友情、还示亲近之情。以鸡蛋茶来说,土家人问“什么时候请吃红蛋、喝鸡蛋茶?”意思就是问对方什么时候家里会添丁加口。因为甜酒煮鸡蛋,本是用来给生了小孩子的“月母子”补身子喝的,但习惯上会对每位前来贺生的客人都会来一碗喝,尤其是娘家人来了,更是以示亲近之情。在土家族情歌之中,更有以茶喻情的。如小伙子到姑娘家登门问情的鄂西建始民歌《六口茶》;以茶追情的湘西民歌“那有毛铁烧不红,那有棉花弹不绒。结情只要心意真,冷水泡荼慢慢浓”;以茶表忠心的利川民歌:送郎送到茶山坡,茶花一朵挨一朵。要学茶树四季青,一年到头叶不落;以茶喻相思之情的湘西民歌:去年同哥吃杯茶,香到今年八月八。不信可到妹家看,床头开着茉莉花。还有土家情歌《四道茶》,更是生动形象地唱出了土家青年男女从茶山相识相恋,到结婚生子的全部过程。
(三)以茶贸易
土家人自称“毕兹卡”,即“本地人”,本地来了外地人,自然要尽地主之谊。这种以茶代礼的“礼义”,可能是土家最早的茶文化。由“贵客我的哥,请你把茶喝。喝了我的茶,人生喜事多”的“礼义茶”到后来设“路边茶”,一给行人以方便,二给路边小店招揽生意,让有钱的打点酒,无钱的就喝杯茶,小小生意也赚大钱(住在大路边的土冢商店主人讲究“做生意,图下一回”通常摆放“施舍茶”做招揽),让茶礼为经商服务。而“家中又差吃,想起好着急,一心出外卖茶去⋯⋯ ”使茶正式地走向茶交易。再发展到今天的“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以茶招商、引商,其问包含了更多的茶文化意向。如在土家族地区的旅游景点,总会听到这样的一起一答:“喜鹊喳喳喳,外面客来哒,妹娃儿,筛茶哟—— ”,“要得,来哒—— ”,具有明显的招揽功能。鄂西的鹤峰县,近年来用“土家四道茶”的“特别节目”形式接待山外投资商100多场次,吸引了投资商的广泛兴趣,其“翠泉牌”茶已连续三届获“湖北省十大名茶”而享誉全国。
三、土家族地区茶歌盛行的存因
《茶经》中有:“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被称之为山的精灵,武陵山区是我国乃至世界的茶叶发源地,神农是烈山人(今湖北随州的厉山镇,离鄂西神农架不远;神农架为大巴山的支脉,在鄂西巴东土家族县境北界外的林区,可以说,那里是茶叶的发源地。引自邓治凡:《巴人茶文化探胜》,被称为祖师爷。土家族是一个爱唱歌的民族,他们往往以歌代言,以歌传情,以歌传承历史、传授生产知识⋯⋯ 因为茶的原发性、地域性产生了茶歌,因为茶的制作方法程序化、系列化需要人类传承和传授茶艺的功能性,促进了茶事 活动的社会化,从而催生了以茶起兴的茶歌,以茶喻情的茶俗,以茶贸易的茶事活动。也由于茶的对外贸易,一些茶农变成了茶商,他们长年往返与土汉两地茶市,所带回的汉文化不断影响着民族地区的原生态茶歌,再加上土汉文人墨客的写诗作赋,更增进了茶歌的艺术魅力。一是有关茶诗,从唐至清末就有几百首,如范仲淹《斗茶歌》,生动地描写了宋代武夷斗茶赛赛事; 二是中原地区也不乏茶歌,如在紧I临长阳土家族地区的荆楚地区兴山县,现存也有以茶起兴的《昨晚与姐同喝茶》、以茶喻情的《姐儿喊喝茶》[ 以及与鄂西来凤土家族《倒采茶》内容十分类同的《十月采茶小阳春》,其中包含着大量诸如杨广下扬州,刘、关、张三结义等古代文学元素;三是本土诗人对茶歌的加工提炼,如土家诗人彭秋潭所写《竹枝词》:“灯火元宵三五家,村里迓鼓也喧哗。他家纵有荷花曲,不及侬家唱采茶。”更说明汉曲与茶歌的互为影响和融合。 民歌中的茶文化意向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武陵地区民族经济、文化繁荣带来的雅致,温馨与悠闲,滋润。
因为有了风调雨顺雾清露明,茶叶才能更多出绿吐嫩,献出它那绒绒的淡黄和迷人的翠尖,茶农才能更有心 有条件去做出好茶;有了国泰民安,天时、地利、人和,人们才会有更多的闲暇去制精茶品细茶歌香茶,不至于整天粗茶淡饭为生计奔波而无心风雅。要写出“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引,一刻无暇以茶会友议商寄情是写不出来的。至于民问在“红”、“白” 喜事讲茶根唱茶歌,则是以天地为依,靠山吃山而长期积习以为俗所成,也是以雅饰俗融俗的典型写照。综观之,大凡经济发达了,文化所以衍繁,游人如织,歌舞所以艳鲜,于是才有《茶经》所日,“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如此盛况,古代曾有,当今更是有。可见茶文化的兴盛同社会经济的兴盛果然是同步的。
土家族歌谣中的茶意向
时间:2020-03-20 15:29:00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作者:谢亚平 蔡 文 信息来源: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周朝,巴蜀已出现了“园有芳翁、香茗”。神农发现的茶,当属山陵、道旁、 河谷间的野生茶,园内的“香茗”则属后人栽培的家茶(东晋史学家常璩在他的《华阳国志·巴志》中所写)。
土家族是巴人的后裔,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武陵山脉的大巴山地区,即今重庆以东、湖北西南、贵州东部、湖南西部一带⋯ 。那里山河纵横、峰峦叠嶂、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山区气候,很适合植物的生息繁衍,所以盛产茗茶。土家人长期生活在这样一个茶的原产地,那么四季里来栽茶、采茶、饮茶、唱茶、喻茶⋯⋯这一系列活动就融入到土家人的日常生活里。长此以往,土家便形成和积淀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在此,我们从土家族歌谣中随手撷取几首加以分析,以飨读者。
一 、茶事与茶歌
茶,本是人们饮用解渴之品,后来发展为“茶礼”、 “茶俗”、“茶市”⋯⋯茶事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又产生了“茶歌”、“茶道”、“茶品”,我们以茶事的内容,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种茶歌
土家族居住在一个半耕半农,自给自足的地区,农业是由采集开始的。主要的生活资料是利用山林的自然资源,因而茶便作为野生植物而被发现、被利用。鄂西神农架林区是最早发现茶的,其他武陵山区从发现野茶到栽培家茶,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当茶成为土家人普遍接受,并日渐成为生活中必需品后,种茶的歌谣应运而生。如土家人在结婚闹房时,客人讨茶喝要说茶根 : 讲此茶,说此茶,说起此茶有根芽, 茶是三藏西天取经带来的种。
带来西迷山上来种下。
冬移蔸,春发芽,仙女下凡来掐茶,
左手掐半斤装在竹篮,
右手掐四两包在裙帕。
回去生火炒茶,香过九湾十坝。
七十公公开水,八十婆婆冲茶。
头杯吃了口中苦,二杯吃了舔嘴巴。
以上民谣形象地讲述了茶源、种茶、采茶、冲茶及喝茶的全部茶事过程,既是对“神茶”的颂词,也是对茶技的传授。种茶歌无形中起到了对茶的宣传和推广。
(二)采茶歌
每年清明前后,土家姑嫂婆媳多系上长围腰、背上花背篓结伴上山采茶。她们的双手如彩蝶在茶林中翩翩起舞,根据茶树的高矮、密度,茶叶的老嫩、隐露等,去采摘、去挑拣,如鄂西利川小调《姊妹采茶》。婆家选媳妇也以女子采茶的动作、手法、速度是否娴孰,来认定是不是心灵手巧的能干女子。是否如歌中唱的:
“姐儿采荼像只雀,飞得起来跳得落。飞起采茶茶四两,落下采茶茶半斤,快手快脚好快活。”遇到天气好时,云山雾绕中,满山满岭的姑娘嬉笑歌唱,采起茶来,就像歌的海洋,舞的池塘。正如恩施民歌《茶山姑娘》中所唱的:“春到茶山放彩霞,采茶姑娘笑哈哈。采茶姑娘会采茶,制成红茶都爱它。”她们把采茶当成趣事、当成乐事、当成幸事。小媳妇们一边采茶一边说着家长里短的趣事,青年女子则一边采茶一边寻话题打趣对方恋爱、寻婆家的乐事;就是一个人采茶,也可以唱采茶歌,尽情表达自己思春、择婿的心里幸事;甚至可以唱采茶歌的方式去寻找自己心爱的人:
“四月采茶茶叶壮,妹妹采茶两手忙;没得哥哥来伸手,忙得双手响丁当。”这既是采茶的繁忙景象,又饱含着姑娘盼望有心郎来帮忙的心理,隐藏几许鼓励和挑逗的意味。同是土家《采茶歌》,却因地域的不同,歌词各有迥异。如湖北巴东《采茶歌》:茶叶青青生嫩芽,茶娘工罢日已斜⋯⋯建始三里《采茶歌》:正月里来新年完,无事拣个皇历看,看一个日子上茶山⋯⋯建始长梁《茶山四季歌》:春季里来茶发青,采茶姑娘喜盈盈⋯⋯还有《鹤峰采茶谣》等等。土家女人就是这 样在采茶活动中凭自己的才智、技能、容貌去让人赞叹、欣赏和爱慕。
(三)制茶歌
如果说采茶揉茶是土家女人家的事情,那么焙茶制茶多半又成了土家男人的功夫,因为制茶人的知识、能力水平越高,制出的精品就越多。鄂西南的恩施土家族地区被称之为“中国硒都”(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调查研究,恩施生物硒资源全球罕见),此地有一种精制茶叫“富硒茶”,硒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硒的名字来自她的发现者瑞典科学家贝采尼乌丝,他是根据古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一词取名而来的_。据鄂西“富硒茶”的老茶农讲,茶叶中氨基酸、儿茶素、咖啡碱、茶多酚等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本身不 是一个静量,而是一个动量,不仅因季节的不同而有变化(春茶含氨基酸一般在4% 左右,夏茶只在2% 左右),面且受加工技巧的影响,如火功得当,手功到位,其营养含量均可保留,否则就会减少,所以许多地方都有取名为“功夫茶”的茶叶。正如歌中唱的“采茶归去不自尝,妇姑烘焙终朝忙” 、“秋风吹来菊花黄,炒的茶叶喷喷香”。这里的烘、焙、炒,都是制茶人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制作方法,讲究的是对火候的掌握技巧。精品加美名,自然会与民歌联姻。__茶采回来、制出来,就该饮用了,土家人将倒茶称之为“筛茶”。有客来要筛茶,这是一种常礼。即使是素不相识都登门为客,必先请坐,装烟、倒茶。土家最有特色的是“四道茶”:一是盖碗茶(又称清热茶、白茶),意为亲亲热热,以表热情,尤其是清明前后采的茶,冲泡出来清香四溢、营养丰富,有歌唱道“头道云雾茶,长在岩洞坡//提神又养颜,脸色像花朵”;二是米子茶(有叫“泡儿茶”),意为甜甜蜜蜜,碗上只放一只竹筷,供客人搅拌糖和泡米,既解渴又充饥,据说这只竹筷象征土家人咂酒用的竹管或麦管;三是油茶汤,筛工更为复杂,土家有民谣“不来贵客,不筛油茶”以示尊贵;四是“鸡蛋茶”,以待亲家和远客。土家四道茶,既以事像来筛,也以时令而定。如夏天多筛“白茶”、“梨儿茶”(梨树叶子泡的),清热解渴;冬天多选热腾腾的油茶汤,“油茶汤,喷喷香;外面冷,里面烫;趁热喝,精神爽”、“油茶汤,喷喷香,支人待客好家当; 一日三餐三大碗,清心养颜精神爽”。湘西土家族的四道茶有所不同,一是芝麻茶;二是擂茶;三是糯米甜酒茶;四是鸡蛋水粉茶。“土家四道茶”在土家族的一些民歌民谣中均有描述,如,唱湘西客家擂茶的:“泡擂茶、吃粑粑、唱山歌、乐哈哈,年年都是一十八!”湖北鹤峰土家族有《筛茶歌》等等。
土家人还在种茶、采茶、制茶的劳动中创造了千百首“茶歌”。仅五峰一个县的茶歌就有几十种曲牌,如《茶歌》、《采茶歌》、《阳雀采茶》、《茶号子》等,正如他们在歌中唱的“打我土家茶山过,小心茶歌缠住脚”。
务茶劳作中的这些茶歌,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土家族茶农的生活、情操和当时的社会情态,文化积淀。给我们今天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多元化、开发民族地区的经济旅游,提供了丰富宝贵的文化资源。
二、茶歌中的茶意向
土家族的茶歌中饱含着许许多多的民族民间文化,诸如:
(一)以茶起兴
在土家族歌谣中以茶起兴的非常多,这可以说是它的一个音乐特征。如采茶歌有《顺采茶》、《正采茶》,从正月采茶是新年,二月采茶茶发芽,三月采茶茶叶青⋯⋯一直唱到腊月采茶是一年,包袱背伞收茶钱。其问道尽采茶人采茶制茶卖茶的艰难辛苦。还有《倒采茶》,主要内容是唱古二十四孝故事人物,如王祥卧冰、董永卖身葬父、目莲寻母、木兰替父从军、刘秀打虎救父等等。还有《十杯茶》是劝诫歌,劝郎不好吃懒做贪色贪财、不赌不偷不好烟酒、不吹毛求疵扯皮拉筋等等。这些歌教人修行尽孝,具有教化功能。茶歌多为小调,慢慢悠悠,人们常常一边采茶一边哼歌;也有山歌·穿号子,如鄂西建始的《姑嫂采细采》,就是主词与号子穿插,甲唱主词,乙穿号子,此起彼伏,既渲染了劳动气氛,也增添了劳动的兴趣。
(二)以茶喻情
土家习俗中的“四道茶”喻亲热之情、甜蜜之意、尊贵友情、还示亲近之情。以鸡蛋茶来说,土家人问“什么时候请吃红蛋、喝鸡蛋茶?”意思就是问对方什么时候家里会添丁加口。因为甜酒煮鸡蛋,本是用来给生了小孩子的“月母子”补身子喝的,但习惯上会对每位前来贺生的客人都会来一碗喝,尤其是娘家人来了,更是以示亲近之情。在土家族情歌之中,更有以茶喻情的。如小伙子到姑娘家登门问情的鄂西建始民歌《六口茶》;以茶追情的湘西民歌“那有毛铁烧不红,那有棉花弹不绒。结情只要心意真,冷水泡荼慢慢浓”;以茶表忠心的利川民歌:送郎送到茶山坡,茶花一朵挨一朵。要学茶树四季青,一年到头叶不落;以茶喻相思之情的湘西民歌:去年同哥吃杯茶,香到今年八月八。不信可到妹家看,床头开着茉莉花。还有土家情歌《四道茶》,更是生动形象地唱出了土家青年男女从茶山相识相恋,到结婚生子的全部过程。
(三)以茶贸易
土家人自称“毕兹卡”,即“本地人”,本地来了外地人,自然要尽地主之谊。这种以茶代礼的“礼义”,可能是土家最早的茶文化。由“贵客我的哥,请你把茶喝。喝了我的茶,人生喜事多”的“礼义茶”到后来设“路边茶”,一给行人以方便,二给路边小店招揽生意,让有钱的打点酒,无钱的就喝杯茶,小小生意也赚大钱(住在大路边的土冢商店主人讲究“做生意,图下一回”通常摆放“施舍茶”做招揽),让茶礼为经商服务。而“家中又差吃,想起好着急,一心出外卖茶去⋯⋯ ”使茶正式地走向茶交易。再发展到今天的“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以茶招商、引商,其问包含了更多的茶文化意向。如在土家族地区的旅游景点,总会听到这样的一起一答:“喜鹊喳喳喳,外面客来哒,妹娃儿,筛茶哟—— ”,“要得,来哒—— ”,具有明显的招揽功能。鄂西的鹤峰县,近年来用“土家四道茶”的“特别节目”形式接待山外投资商100多场次,吸引了投资商的广泛兴趣,其“翠泉牌”茶已连续三届获“湖北省十大名茶”而享誉全国。
三、土家族地区茶歌盛行的存因
《茶经》中有:“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被称之为山的精灵,武陵山区是我国乃至世界的茶叶发源地,神农是烈山人(今湖北随州的厉山镇,离鄂西神农架不远;神农架为大巴山的支脉,在鄂西巴东土家族县境北界外的林区,可以说,那里是茶叶的发源地。引自邓治凡:《巴人茶文化探胜》,被称为祖师爷。土家族是一个爱唱歌的民族,他们往往以歌代言,以歌传情,以歌传承历史、传授生产知识⋯⋯ 因为茶的原发性、地域性产生了茶歌,因为茶的制作方法程序化、系列化需要人类传承和传授茶艺的功能性,促进了茶事 活动的社会化,从而催生了以茶起兴的茶歌,以茶喻情的茶俗,以茶贸易的茶事活动。也由于茶的对外贸易,一些茶农变成了茶商,他们长年往返与土汉两地茶市,所带回的汉文化不断影响着民族地区的原生态茶歌,再加上土汉文人墨客的写诗作赋,更增进了茶歌的艺术魅力。一是有关茶诗,从唐至清末就有几百首,如范仲淹《斗茶歌》,生动地描写了宋代武夷斗茶赛赛事; 二是中原地区也不乏茶歌,如在紧I临长阳土家族地区的荆楚地区兴山县,现存也有以茶起兴的《昨晚与姐同喝茶》、以茶喻情的《姐儿喊喝茶》[ 以及与鄂西来凤土家族《倒采茶》内容十分类同的《十月采茶小阳春》,其中包含着大量诸如杨广下扬州,刘、关、张三结义等古代文学元素;三是本土诗人对茶歌的加工提炼,如土家诗人彭秋潭所写《竹枝词》:“灯火元宵三五家,村里迓鼓也喧哗。他家纵有荷花曲,不及侬家唱采茶。”更说明汉曲与茶歌的互为影响和融合。 民歌中的茶文化意向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武陵地区民族经济、文化繁荣带来的雅致,温馨与悠闲,滋润。
因为有了风调雨顺雾清露明,茶叶才能更多出绿吐嫩,献出它那绒绒的淡黄和迷人的翠尖,茶农才能更有心 有条件去做出好茶;有了国泰民安,天时、地利、人和,人们才会有更多的闲暇去制精茶品细茶歌香茶,不至于整天粗茶淡饭为生计奔波而无心风雅。要写出“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引,一刻无暇以茶会友议商寄情是写不出来的。至于民问在“红”、“白” 喜事讲茶根唱茶歌,则是以天地为依,靠山吃山而长期积习以为俗所成,也是以雅饰俗融俗的典型写照。综观之,大凡经济发达了,文化所以衍繁,游人如织,歌舞所以艳鲜,于是才有《茶经》所日,“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如此盛况,古代曾有,当今更是有。可见茶文化的兴盛同社会经济的兴盛果然是同步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