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土家族壮丽史诗《摆手歌》

时间:2020-03-20 15:28:58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
                          作者:杨盛龙  信息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摆手歌又名社巴歌,是土家族摆手节(社巴节)摆手歌舞活动中所唱的古歌。土家族村寨一年一度汇集举行摆手活动,跳摆手舞,唱摆手歌。摆手歌舞产生于远古时代,明清时期相当盛行,是土家族人祭祀祖先,祈求丰年,歌舞娱乐的盛会。摆手歌篇幅浩繁,内容丰富,以宏大的气魄,歌唱补天制地、人类起源,歌唱迁徙、征战和劳动生活,赞美英雄,是土家族的形象化历史,土家族的创世史诗。岳麓书社1989年12月出版的土家族古籍《摆手歌》(湖南省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主编,彭勃、彭继宽整理译释),对于研究土家族历史、社会、语言、文学艺术等具有珍贵的重要的史料价值。 

    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摆手歌产生于洪荒时代,开篇就是《天地来源歌》。其中的《制天制地》,充满土家民族童年时代奇特的想象,表现了抗灾变求生存的坚强意志。“在那远古的洪荒时代,天和地相挨近”,鳌鱼翻身,天地混沌,日夜不清。张古佬炼石补天,七天七夜奋战,大功告成,天空补得平展展,“彩云飘动,那是五色石泛光彩;星星闪耀,那是补天的钉子发亮”。多么美妙的天空!古歌塑造理想化的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形象,展示出远古时代劳动人民征战灾变,开拓新天地的光辉业绩。 

    《雍尼补所》中的神话英雄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几个蛮力大汉无所畏惧,冒犯天神,用计抓住雷公。雷公狡诈,被关期间骗到火种,以火生电,逃回天上,引发齐天大水,对人间施以疯狂的报复。人类濒于灭绝,剩下雍尼、补所兄妹二人,躲在葫芦中漂荡。经过婚姻之神的劝勉撮合,兄妹成亲,延续人类。天神又放出十二个太阳,妄图烤焦人类。英雄洛弈射下十个太阳,留下两个,让它们一个走白天,一个走晚上。人们不断与地震、风暴、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作斗争,摆手歌创作出形象的抗暴斗争艺术画卷。 

    《英雄故事歌》系土家族古代英雄传说。《卵蒙挫托》记载土家族祖先八部大王与朝廷斗争的故事;《匠帅拔佩》叙述匠帅拔佩带领土家人打败进犯的官兵;《日客额地客额》描写两个机智人物智斗土司墨比卡巴的故事;《春巴嬷妈》歌颂儿童保护女神;《白果姑娘》歌唱为织锦艺术献身的聪慧姑娘。这些英雄人物,机智英勇,聪明善良,有的近乎神话英雄,为土家族人民世代口碑相传,为后人所敬仰。匠帅拔佩英勇善战,使遭受来犯官兵抢掠欺负的毕兹卡(土家族自称)扬眉吐气。“大风呼呼吹,牛角号声声响”,匠帅拔佩坚如磐石,挺立山口。侵略者官兵如蚁,漫山遍野开来。“匠帅拔佩一声吼,天也震动地也抖”,杀得官兵喊天叫地,狼狈逃窜。侵略者不甘心失败,纠集更多兵马卷土重来。匠帅拔佩组织土家人,巧妙地给一群水牯牛每头牛角绑上红布和尖刀,点燃捆在牛尾巴上的火把。水牯牛群狂冲敌阵,青年勇士们借着狂奔乱踩向敌阵的水牛群,杀得入侵者溃散逃回,不敢再犯。一幅形象的古代战争图,匠帅拔佩的英雄形象耸立在听众读者面前,耸立在土家人民心中。《白果姑娘》是土家族织锦艺术西兰卡普的工艺传说。《摆手歌》中的吟唱与土家族传说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美丽的西兰卡普姑娘织出的被盖如花似锦。“百花百草织过了,百样花儿绣活了”,只是没见过白果(银杏)开花,没织过这种“寅时开花卯时谢”的名花。到了开花季节,姑娘等待了三个晚上,好不容易等到一树白果花开,欢欢喜喜地摘花回家,要织出人间绝有的工艺,却被嫂子的是非小话和不明真相的棍棒打杀,受屈英灵化为小鸟,至今还在土家山乡夜空屈叫:“后园白果开花,/嫂嫂是非小话,/爹爹错把我杀,/死在白果树下。”这含泪演唱的故事,使那些听信谣言办了错事的人悔恨不已,姑娘们感动得热泪滚滚,继承先人的工艺,推进织锦艺术,在民间艺坛争奇斗艳。 

    追求理想的乐土之歌

    关于土家族的族源,有巴人后裔说、乌蛮说、羌人说、濮僚说、虎方与虎伏羲说、江西吉安迁入说、土著说,等等,各说不一。从《摆手歌》的内容来看,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土家族先民在历史上有过迁徙,不管长途跋涉还是短距离迁移,这个民族有一段艰难迁徙的历程,一段寻找乐土的苦斗。《摆手歌》中的《民族迁徙歌》记载下这一光辉的历程,传扬着土家族先民的英雄业绩。 

    《民族迁徙歌》歌唱土家族先民在武陵山区、五溪流域找寻安身之处,定居繁衍的经过。他们在迁徙途中跋涉过无数凶山恶水,“走过麂子走过的路,/攀过猴子攀过的山,/跨过螃蟹爬过的沟,/踩过鲤鱼飚过的滩”,战胜各种艰难困苦、洪水猛兽,终于到达山青水秀、土地肥沃的地方安居乐业。人们互相关心,团结互助,追求着理想。 

    《民族迁徙歌》为研究土家族族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毕兹卡的祖宗来路远,走过多少山水!先民们来自哪里?古歌中所称“十迷洞”、“十牌搂”、“十八坪”、“那黑那巴”,这些地名尚待深入考察。从“清早太阳水上出,晚上太阳水中落”的描写,可以想见江面的广阔。从“远看一条绿绳,近看不是绿绳,是迎面山岭”,“船行几天几夜,谁也记不清楚”,可看出路途的遥远。船到一个所在,只见岸上一些人怪模怪样,“身穿芭蕉叶,头戴芭茅草”,“舞手舞脚,喊喊叫叫”,说明土家族人是早期迁入的先民与这些土著人融合而成的。土家人称清代以后迁入的外地人为“客家”,先入为主,自称本地人,后入为客,主客同居一地,和睦相处。 

    迁徙,寻觅,发现,追求,土家族人翻过重重山岭,眼望云雾深处,山那边是什么世界?山那边有乐土。有时虽然找到绿树掩隐流水的洞天福地,但住了几年以后,只听鸟叫猿鸣,“没处讲话成哑巴”,似觉太荒凉太冷清,转而再寻找更好的地方。历经迁徙、定居、再迁徙定居的多次跋涉,不断地追求、发现、发展、创新。 

    雄浑优美的劳动合唱 

    有人说,工作着是美丽的。土家族人早在远古就用歌声诠释,劳动着是优美的。《农事劳动歌》是《摆手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摆手歌》其他部分一般是梯玛单唱、对唱、轮唱,《农事劳动歌》群众基础很强,不仅梯玛唱,众歌手合唱,跳摆手舞的群众都唱。随时即兴而歌,与舞蹈相配,通常一人领唱众人合,“嗬嗬耶!耶耶嗬!”气氛热烈。舞者且歌且舞,既是歌者,又是劳动者,充分调动参与意识。《农事劳动歌》将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劳动过程,从头至尾叙述描绘,生动地反映了古代土家族人民自给自足怡静安逸的田园生活,歌颂劳动者的勤劳智慧。 

    摆手歌摆手舞表演开荒、浸种、插秧、锄草、收割、打铁、铸铧口、纺纱、织布等生产劳动,展示土家人的生产生活图景。摆手歌根据生产季节、劳动舞蹈动作,唱出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还传授生产知识、劳动机能。土家族有一种“薅草锣鼓歌”,锣鼓架在地头,二人对唱,既唱古歌故事娱悦众人,又根据劳动阵势即兴编唱歌词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众人受到激励,劳动热情高涨,生产效率倍增。以歌舞表现劳动生活,土家族歌舞艺术源远流长,艺术之树常青。 

    创造是艰辛的。《农事劳动歌》作了细腻的描绘。农忙季节,男男女女披星戴月,日夜辛劳。“塞在伢儿嘴里的奶头,/轻轻慢慢扯出口,/轻脚轻手起床,/轻脚轻手出房”。季节不等人,时辰贵如金,对农家妇女的动作、心态描写细致如微。大点的伢儿留在家里守屋,小伢儿背着上山,摇篮背窝挂树杈,年轻夫妇整天锄禾。“收工不见路,/摸黑进了屋,/守屋伢儿瞌睡重,/冷火坑边睡沉沉”。播种忙,中耕忙,收割的时候更忙,劳作一整天的人们,一步一步挨进门,“打谷肉不吃了,/打谷酒不喝了,/草鞋没有脱,脚也顾不得洗,/靠着柱头睡着了,瞌睡沉沉打鼾了”。多么辛劳的图景!妇女更多一些劳累,一年到头辛苦操劳,除了田地里的劳作,还有许多副业生产、家务劳动,“碓房舂米到半夜,磨房推磨到五更”,天亮时又忙背水,整天没有空闲。 
辛劳中有欣慰有喜悦。《农事劳动歌》这样来表达,当谷种“张开嘴巴露笑脸”,当“秧尖露出水”,葱绿一片,当插好的秧田“棵对棵来行对行”,老人嘴含烟杆倒背双手地头过,心头的喜悦难以形容。茶果开口笑,稻谷堆成山,整年劳作见分晓,丰收喜悦揭榜在田园、场院。腊肉大块夹,苞谷烧酒仰头喝,一直醉到正月摆手耶耶嗬。 

    土家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大部分人已经不再用本民族语言交往,从小操汉语。土家族自古以来同汉族、苗族交错居住,接受汉文化影响较早,受汉文化影响较大。从《摆手歌》便可明显地看出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洪水齐天、兄妹成婚延续人类的神话古歌,在中南、西南大部分少数民族中都有流传,这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的“血缘家庭”婚姻形式,反映出民族间的交流往来。《摆手歌》中张古佬补天、李古佬制地、依窝阿巴做人、洛弈射日的故事,与汉族神话“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如出一辙,当然,土家族的“制天制地”有自己的特色,具有土家民族的文化传统,作品中的“天和地相挨近”是土家族的天地,张古佬、李古佬、依窝阿巴是本民族心态土家人形象的神。当今摆手舞的故乡,有些地方的土家族虽然说汉话着汉装,但仍然具有本民族的心理素质和民族特征,不断丰富着土家族特色的灿烂文化。 

    土家族人长期与汉族、苗族人杂居,生产生活中的交往很多,互相通婚,生活习惯等方面互相影响。《摆手歌》开篇《天地人类起源歌》中就唱得分明。雍尼、补所成婚后生下一个肉坨,切成一百二十块撒向大地,分别成了土家人、苗家人、客家人(汉族),“都是娘身上的肉”。同根所生,都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这种血肉关系体现各民族兄弟姐妹一家亲的主题。在生产生活中,各民族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生产劳动紧忙,“客家大嫂来帮忙,苗家大嫂来换工”,共同完成艰巨任务。有难同当,有酒同醉,陈苞谷酒斟满碗。摆手舞跳起来,摆手歌唱起来,苗家大姐、客家大哥都来了,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喜庆,民族大团结齐欢乐。
 (作者简为国家民委民族政策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
标签田野调查    
0

土家族壮丽史诗《摆手歌》

时间:2020-03-20 15:28:58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作者:杨盛龙  信息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摆手歌又名社巴歌,是土家族摆手节(社巴节)摆手歌舞活动中所唱的古歌。土家族村寨一年一度汇集举行摆手活动,跳摆手舞,唱摆手歌。摆手歌舞产生于远古时代,明清时期相当盛行,是土家族人祭祀祖先,祈求丰年,歌舞娱乐的盛会。摆手歌篇幅浩繁,内容丰富,以宏大的气魄,歌唱补天制地、人类起源,歌唱迁徙、征战和劳动生活,赞美英雄,是土家族的形象化历史,土家族的创世史诗。岳麓书社1989年12月出版的土家族古籍《摆手歌》(湖南省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主编,彭勃、彭继宽整理译释),对于研究土家族历史、社会、语言、文学艺术等具有珍贵的重要的史料价值。 

    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摆手歌产生于洪荒时代,开篇就是《天地来源歌》。其中的《制天制地》,充满土家民族童年时代奇特的想象,表现了抗灾变求生存的坚强意志。“在那远古的洪荒时代,天和地相挨近”,鳌鱼翻身,天地混沌,日夜不清。张古佬炼石补天,七天七夜奋战,大功告成,天空补得平展展,“彩云飘动,那是五色石泛光彩;星星闪耀,那是补天的钉子发亮”。多么美妙的天空!古歌塑造理想化的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形象,展示出远古时代劳动人民征战灾变,开拓新天地的光辉业绩。 

    《雍尼补所》中的神话英雄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几个蛮力大汉无所畏惧,冒犯天神,用计抓住雷公。雷公狡诈,被关期间骗到火种,以火生电,逃回天上,引发齐天大水,对人间施以疯狂的报复。人类濒于灭绝,剩下雍尼、补所兄妹二人,躲在葫芦中漂荡。经过婚姻之神的劝勉撮合,兄妹成亲,延续人类。天神又放出十二个太阳,妄图烤焦人类。英雄洛弈射下十个太阳,留下两个,让它们一个走白天,一个走晚上。人们不断与地震、风暴、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作斗争,摆手歌创作出形象的抗暴斗争艺术画卷。 

    《英雄故事歌》系土家族古代英雄传说。《卵蒙挫托》记载土家族祖先八部大王与朝廷斗争的故事;《匠帅拔佩》叙述匠帅拔佩带领土家人打败进犯的官兵;《日客额地客额》描写两个机智人物智斗土司墨比卡巴的故事;《春巴嬷妈》歌颂儿童保护女神;《白果姑娘》歌唱为织锦艺术献身的聪慧姑娘。这些英雄人物,机智英勇,聪明善良,有的近乎神话英雄,为土家族人民世代口碑相传,为后人所敬仰。匠帅拔佩英勇善战,使遭受来犯官兵抢掠欺负的毕兹卡(土家族自称)扬眉吐气。“大风呼呼吹,牛角号声声响”,匠帅拔佩坚如磐石,挺立山口。侵略者官兵如蚁,漫山遍野开来。“匠帅拔佩一声吼,天也震动地也抖”,杀得官兵喊天叫地,狼狈逃窜。侵略者不甘心失败,纠集更多兵马卷土重来。匠帅拔佩组织土家人,巧妙地给一群水牯牛每头牛角绑上红布和尖刀,点燃捆在牛尾巴上的火把。水牯牛群狂冲敌阵,青年勇士们借着狂奔乱踩向敌阵的水牛群,杀得入侵者溃散逃回,不敢再犯。一幅形象的古代战争图,匠帅拔佩的英雄形象耸立在听众读者面前,耸立在土家人民心中。《白果姑娘》是土家族织锦艺术西兰卡普的工艺传说。《摆手歌》中的吟唱与土家族传说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美丽的西兰卡普姑娘织出的被盖如花似锦。“百花百草织过了,百样花儿绣活了”,只是没见过白果(银杏)开花,没织过这种“寅时开花卯时谢”的名花。到了开花季节,姑娘等待了三个晚上,好不容易等到一树白果花开,欢欢喜喜地摘花回家,要织出人间绝有的工艺,却被嫂子的是非小话和不明真相的棍棒打杀,受屈英灵化为小鸟,至今还在土家山乡夜空屈叫:“后园白果开花,/嫂嫂是非小话,/爹爹错把我杀,/死在白果树下。”这含泪演唱的故事,使那些听信谣言办了错事的人悔恨不已,姑娘们感动得热泪滚滚,继承先人的工艺,推进织锦艺术,在民间艺坛争奇斗艳。 

    追求理想的乐土之歌

    关于土家族的族源,有巴人后裔说、乌蛮说、羌人说、濮僚说、虎方与虎伏羲说、江西吉安迁入说、土著说,等等,各说不一。从《摆手歌》的内容来看,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土家族先民在历史上有过迁徙,不管长途跋涉还是短距离迁移,这个民族有一段艰难迁徙的历程,一段寻找乐土的苦斗。《摆手歌》中的《民族迁徙歌》记载下这一光辉的历程,传扬着土家族先民的英雄业绩。 

    《民族迁徙歌》歌唱土家族先民在武陵山区、五溪流域找寻安身之处,定居繁衍的经过。他们在迁徙途中跋涉过无数凶山恶水,“走过麂子走过的路,/攀过猴子攀过的山,/跨过螃蟹爬过的沟,/踩过鲤鱼飚过的滩”,战胜各种艰难困苦、洪水猛兽,终于到达山青水秀、土地肥沃的地方安居乐业。人们互相关心,团结互助,追求着理想。 

    《民族迁徙歌》为研究土家族族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毕兹卡的祖宗来路远,走过多少山水!先民们来自哪里?古歌中所称“十迷洞”、“十牌搂”、“十八坪”、“那黑那巴”,这些地名尚待深入考察。从“清早太阳水上出,晚上太阳水中落”的描写,可以想见江面的广阔。从“远看一条绿绳,近看不是绿绳,是迎面山岭”,“船行几天几夜,谁也记不清楚”,可看出路途的遥远。船到一个所在,只见岸上一些人怪模怪样,“身穿芭蕉叶,头戴芭茅草”,“舞手舞脚,喊喊叫叫”,说明土家族人是早期迁入的先民与这些土著人融合而成的。土家人称清代以后迁入的外地人为“客家”,先入为主,自称本地人,后入为客,主客同居一地,和睦相处。 

    迁徙,寻觅,发现,追求,土家族人翻过重重山岭,眼望云雾深处,山那边是什么世界?山那边有乐土。有时虽然找到绿树掩隐流水的洞天福地,但住了几年以后,只听鸟叫猿鸣,“没处讲话成哑巴”,似觉太荒凉太冷清,转而再寻找更好的地方。历经迁徙、定居、再迁徙定居的多次跋涉,不断地追求、发现、发展、创新。 

    雄浑优美的劳动合唱 

    有人说,工作着是美丽的。土家族人早在远古就用歌声诠释,劳动着是优美的。《农事劳动歌》是《摆手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摆手歌》其他部分一般是梯玛单唱、对唱、轮唱,《农事劳动歌》群众基础很强,不仅梯玛唱,众歌手合唱,跳摆手舞的群众都唱。随时即兴而歌,与舞蹈相配,通常一人领唱众人合,“嗬嗬耶!耶耶嗬!”气氛热烈。舞者且歌且舞,既是歌者,又是劳动者,充分调动参与意识。《农事劳动歌》将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劳动过程,从头至尾叙述描绘,生动地反映了古代土家族人民自给自足怡静安逸的田园生活,歌颂劳动者的勤劳智慧。 

    摆手歌摆手舞表演开荒、浸种、插秧、锄草、收割、打铁、铸铧口、纺纱、织布等生产劳动,展示土家人的生产生活图景。摆手歌根据生产季节、劳动舞蹈动作,唱出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还传授生产知识、劳动机能。土家族有一种“薅草锣鼓歌”,锣鼓架在地头,二人对唱,既唱古歌故事娱悦众人,又根据劳动阵势即兴编唱歌词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众人受到激励,劳动热情高涨,生产效率倍增。以歌舞表现劳动生活,土家族歌舞艺术源远流长,艺术之树常青。 

    创造是艰辛的。《农事劳动歌》作了细腻的描绘。农忙季节,男男女女披星戴月,日夜辛劳。“塞在伢儿嘴里的奶头,/轻轻慢慢扯出口,/轻脚轻手起床,/轻脚轻手出房”。季节不等人,时辰贵如金,对农家妇女的动作、心态描写细致如微。大点的伢儿留在家里守屋,小伢儿背着上山,摇篮背窝挂树杈,年轻夫妇整天锄禾。“收工不见路,/摸黑进了屋,/守屋伢儿瞌睡重,/冷火坑边睡沉沉”。播种忙,中耕忙,收割的时候更忙,劳作一整天的人们,一步一步挨进门,“打谷肉不吃了,/打谷酒不喝了,/草鞋没有脱,脚也顾不得洗,/靠着柱头睡着了,瞌睡沉沉打鼾了”。多么辛劳的图景!妇女更多一些劳累,一年到头辛苦操劳,除了田地里的劳作,还有许多副业生产、家务劳动,“碓房舂米到半夜,磨房推磨到五更”,天亮时又忙背水,整天没有空闲。 
辛劳中有欣慰有喜悦。《农事劳动歌》这样来表达,当谷种“张开嘴巴露笑脸”,当“秧尖露出水”,葱绿一片,当插好的秧田“棵对棵来行对行”,老人嘴含烟杆倒背双手地头过,心头的喜悦难以形容。茶果开口笑,稻谷堆成山,整年劳作见分晓,丰收喜悦揭榜在田园、场院。腊肉大块夹,苞谷烧酒仰头喝,一直醉到正月摆手耶耶嗬。 

    土家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大部分人已经不再用本民族语言交往,从小操汉语。土家族自古以来同汉族、苗族交错居住,接受汉文化影响较早,受汉文化影响较大。从《摆手歌》便可明显地看出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洪水齐天、兄妹成婚延续人类的神话古歌,在中南、西南大部分少数民族中都有流传,这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的“血缘家庭”婚姻形式,反映出民族间的交流往来。《摆手歌》中张古佬补天、李古佬制地、依窝阿巴做人、洛弈射日的故事,与汉族神话“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如出一辙,当然,土家族的“制天制地”有自己的特色,具有土家民族的文化传统,作品中的“天和地相挨近”是土家族的天地,张古佬、李古佬、依窝阿巴是本民族心态土家人形象的神。当今摆手舞的故乡,有些地方的土家族虽然说汉话着汉装,但仍然具有本民族的心理素质和民族特征,不断丰富着土家族特色的灿烂文化。 

    土家族人长期与汉族、苗族人杂居,生产生活中的交往很多,互相通婚,生活习惯等方面互相影响。《摆手歌》开篇《天地人类起源歌》中就唱得分明。雍尼、补所成婚后生下一个肉坨,切成一百二十块撒向大地,分别成了土家人、苗家人、客家人(汉族),“都是娘身上的肉”。同根所生,都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这种血肉关系体现各民族兄弟姐妹一家亲的主题。在生产生活中,各民族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生产劳动紧忙,“客家大嫂来帮忙,苗家大嫂来换工”,共同完成艰巨任务。有难同当,有酒同醉,陈苞谷酒斟满碗。摆手舞跳起来,摆手歌唱起来,苗家大姐、客家大哥都来了,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喜庆,民族大团结齐欢乐。
 (作者简为国家民委民族政策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如意里3号楼1单元151室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京ICP备13015328号-2 鄂ICP备08100481号-2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