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鸽子花的故乡

时间:2020-03-20 15:29:00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甘茂华

       第一次去后河。后河在鄂西山区,五峰县城南35公里处。五峰县属武陵山支脉,境内群山众壑,溪流纵横。 

去后河的路很远,山路,十八弯甚至一百八十弯,说也说不清楚。好在沿途少见裸岩荒山,多呈原始状态,植被极好,眼睛并不寂寞。 
    后河原先是个国营林场,后来发现在这里有一片3万多亩的原始森林,各种稀有珍贵树种群落保存完整,便被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在,五峰后河是华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物种基因库和生物多样性基地,被人称为鸽子花的故乡。

    后河是个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土家妹子,后河的土家妹子和鸽子花一样的好看。后河的树木花草,山水人物,一切都是那么古老而又鲜活,那么质朴而又清新,仿佛从大自然的母体流出来的一股清泉。人来到这样的地方,可以看到蛮荒原始的森林,可以听到土得掉渣的歌谣,可以采来野生草药贴治生命的创伤。 
    怀着对神秘原始的大自然的向往,我走进后河。走进后河,我才真正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一般的说法,关门峡之前叫前河,关门峡之后叫后河。在没有打通隧道时,前河与后河无路可走。后河境内只有8户人家,都是土家族,照样按老辈子传下来的生产方式刀耕火种,照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照样娶亲嫁女吹唢呐、逢年过节打地花鼓,照样过着古老桃花源里人的生活。这或许是后河原始森林和地域文化得以保存的原因之一吧。不然,哪里来的那么多奇山秀水,奇花异木,奇禽怪兽呢? 

奇山秀水之中,我最爱那条后河。过去听人说过,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凡有生命的地方就有民族。后河的流水哗哗地响着,日日夜夜润泽着土家族人的生命。山居那几天,我住在杉木和松木做的板壁吊脚楼里,开窗就能看见后河。每天夜里,我都枕着后河的潺潺流水入睡,入梦。游览时,沿着河走。虽说连阴雨下了几天,但后河的水依然清亮如镜,四五米深的地方,也看得清河底的石头。当地人说,后河雨大不浊,久旱不跌,清泉随处可见,且水质格外甘甜。这话当真不假。来到白虎三跳,看后河的水瀑布般一级一级跳进玉龙潭,我觉得再也没有什么地方会与后河雷同。这样的清纯,这样的活泼,这样的静与动和谐的结合。你可以站在古老的河边,轻轻地吟唱爱情。 

    由于时间太短,我没有看到和标本馆陈列的奇禽怪兽一样的活物。但奇花异木满山皆是,特别是珙桐树、红豆杉等29种濒危植物群落更是世界罕见,确实称得上是一个自然博物馆。对作家和艺术家而言,许多树种或植物的名字,就富有诗意和文化的味道。比如香果树、鹅掌揪、金钱槭、领春木、银鹊树、三尖杉、瓶儿草、延龄草、还阳草、头顶一颗珠、七叶一枝花等等,顾名思义,就觉得其味无穷,几乎每个名字都值得写一首诗。与我同行的一位书法家,在山旮旯里撒一泡尿,竟然冲出一珠紫穗兰草,这正是花迷们梦寐以求的东西。有位诗人,发现树枝上卧着一条竹叶青蛇,阳光下,像透明绿玉雕成的工艺品。我在树根下摘了一根指头长的还阳草,青青的,细细的,却带着深山老林的天籁和复原生命活力的本能。生命的博大与细微,阳刚与阴柔,生存与竞争,在后河的一棵草身上,得到令人感悟地完美统一。作为个体的人和我们这个民族,我要说,现在正是需要还阳草的时候。 

    每年五月左右,那鸽子花是一定要开放的。可谁能说出珙桐树的鸽子花是怎样开放的?如此纯洁地,在五月的春夜,静悄悄地,犹如白衣仙子自天上来到后河,化作大朵大朵的白花,又变成一群一群的白鸽,然后轻轻盈盈地飘扬和歌唱,她们的身体和灵魂就这样栖息在珙桐树上。能在古老的冰川时代长久活下来的花实在是很少很少,许多生命中琢磨不透的东西——例如人生与灾难,就可以从中咀嚼出朴素和清醒。 

    我要说明鸽子花是怎样开放的,当然不能凭借轻描淡写的抒情和三言两语的议论。既然生命得以延续是这样的沉重而又艰难,那么,我们就能从艰难而又沉重的人生中得到灵感和启迪。如果五峰后河人像有些地方一样,滥砍,滥采,滥挖,滥毁,鸽子花一定会开得这样灿烂吗?如果五峰后河人抱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古老山水经念念不忘,又何以保护这里的自然生态?正是五峰后河人承前继后,一代又一代,用汗水和生命无私奉献,才保存下来这一片世界罕见、中国独有的自然资源。鸽子花就是这样开放的,人和大自然就是这样亲密相处的,这里的山就是这样叙述故事的。 

    故事从历史说起。据《五峰县志》记载:1934年,县长阮经芗明令全县乡保,禁止滥伐有用林木和放火烧山,规定奖惩办法,限令家户于田埂、舍旁植种树木和黄花菜,另于县南门社坛公地区性设立苗圃,将县府书院坡一带70余亩荒地广植松杉,以为示范。又督令渔洋关区区长于赵家坡开辟200亩林场,培植树苗。尔后,规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县级植树1万株,保甲23万株,有栽无管,成效甚微。虽然县长在管理上没有落到实处,但在风雨飘摇的民国时期,面临五峰县日趋演成的濯濯童山,面临森林资源大多被老百姓用来做房和做薪取暖烧饭,一个七品芝麻官能有如此清醒的环保意识,不能不在史书上留下一笔,不能不说五峰长期以来就有改善生存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好传统。当我读到这段文字时,先是愕然若惊,接着是满怀欣喜。我知道,顺着这条线索,就能找到解读或者破译后河的密码。 

    后河人告诉我,由于交通不便,这里人均收入比山外低500元。但是,当地山民从不乱采一花一木,长年遭受野兽侵犯,也不伤害野生动物。特别是管山护林员,简直是视资源为生命。有个管山员晚上看见林中冒烟,便去查看,被盗猎人捆在树上,两天两夜才脱身。我采访林业队村民王业松,今年66岁,后河土家族。1986年6月21日夜里,他带着猎枪上山,去守望自家湾里一片苞谷。他看见有只小熊在苞谷地里,知道那家伙是二级保护动物,有枪也不能打,就把小熊抱回家去。刚用双手卡小熊的腰,那家伙就发出一声锐叫。从苞谷地边立刻蹦出来一只老熊,一个巴掌砸在他脸上,把他鼻子一抓就抠掉了。老熊把他的脸抓破了,抓得他脑壳上鲜血直流,后背上衣服稀烂,最后还把他手膀子咬一口,把骨头咬断了才走。王业松因此致残,脸上没有鼻子,只有一个洞,手碗骨凸起,像一截长歪的树,而他现在仍然靠着自己劳动生活,仍然义务管山管林,活得仍然快活自在。那天晚上表演跳丧舞,王业松是打鼓师傅。他老婆会唱山歌,现在嗓音还很清脆,唱歌时,一对耳环在灯光下颤颤地闪亮…… 

    这就是后河人,善良厚道而勤劳勇敢的后河人,为保护自然资源而无怨无悔的后河人!看看那些珙桐树在山岭上写的自传吧,听听那些红豆杉在山谷里抒发的思古之幽情吧,这些老百姓自己讲述的故事,难道不是可亲可敬、可歌可泣的吗?这些有关环保意识、生存环境、生态平衡的大事,难道不是像雷鸣电闪一样,在人类日渐麻木和迟钝的心灵上引起惊醒和震憾吗? 
    在后河的日子,我一直在寻找一个答案,或者说一个象征,后河的含义是什么。仅仅是一条河吗?我们都是河中的一滴水吗?是一片净土,世外桃源,世界的边缘,人类后方的河吗?好像都对又都不对。其实,后河就是一棵珙桐树,树上开满了鸽子花。只有在这鸽子花蓬蓬勃勃地开放的时候,后河人才有了兴致和心劲生活在故乡的歌谣里。鸽子花有多美,鸽子花的故乡后河就有多美。 

责任编辑
标签遗产文物    
0

鸽子花的故乡

时间:2020-03-20 15:29:00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甘茂华

       第一次去后河。后河在鄂西山区,五峰县城南35公里处。五峰县属武陵山支脉,境内群山众壑,溪流纵横。 

去后河的路很远,山路,十八弯甚至一百八十弯,说也说不清楚。好在沿途少见裸岩荒山,多呈原始状态,植被极好,眼睛并不寂寞。 
    后河原先是个国营林场,后来发现在这里有一片3万多亩的原始森林,各种稀有珍贵树种群落保存完整,便被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在,五峰后河是华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物种基因库和生物多样性基地,被人称为鸽子花的故乡。

    后河是个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土家妹子,后河的土家妹子和鸽子花一样的好看。后河的树木花草,山水人物,一切都是那么古老而又鲜活,那么质朴而又清新,仿佛从大自然的母体流出来的一股清泉。人来到这样的地方,可以看到蛮荒原始的森林,可以听到土得掉渣的歌谣,可以采来野生草药贴治生命的创伤。 
    怀着对神秘原始的大自然的向往,我走进后河。走进后河,我才真正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一般的说法,关门峡之前叫前河,关门峡之后叫后河。在没有打通隧道时,前河与后河无路可走。后河境内只有8户人家,都是土家族,照样按老辈子传下来的生产方式刀耕火种,照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照样娶亲嫁女吹唢呐、逢年过节打地花鼓,照样过着古老桃花源里人的生活。这或许是后河原始森林和地域文化得以保存的原因之一吧。不然,哪里来的那么多奇山秀水,奇花异木,奇禽怪兽呢? 

奇山秀水之中,我最爱那条后河。过去听人说过,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凡有生命的地方就有民族。后河的流水哗哗地响着,日日夜夜润泽着土家族人的生命。山居那几天,我住在杉木和松木做的板壁吊脚楼里,开窗就能看见后河。每天夜里,我都枕着后河的潺潺流水入睡,入梦。游览时,沿着河走。虽说连阴雨下了几天,但后河的水依然清亮如镜,四五米深的地方,也看得清河底的石头。当地人说,后河雨大不浊,久旱不跌,清泉随处可见,且水质格外甘甜。这话当真不假。来到白虎三跳,看后河的水瀑布般一级一级跳进玉龙潭,我觉得再也没有什么地方会与后河雷同。这样的清纯,这样的活泼,这样的静与动和谐的结合。你可以站在古老的河边,轻轻地吟唱爱情。 

    由于时间太短,我没有看到和标本馆陈列的奇禽怪兽一样的活物。但奇花异木满山皆是,特别是珙桐树、红豆杉等29种濒危植物群落更是世界罕见,确实称得上是一个自然博物馆。对作家和艺术家而言,许多树种或植物的名字,就富有诗意和文化的味道。比如香果树、鹅掌揪、金钱槭、领春木、银鹊树、三尖杉、瓶儿草、延龄草、还阳草、头顶一颗珠、七叶一枝花等等,顾名思义,就觉得其味无穷,几乎每个名字都值得写一首诗。与我同行的一位书法家,在山旮旯里撒一泡尿,竟然冲出一珠紫穗兰草,这正是花迷们梦寐以求的东西。有位诗人,发现树枝上卧着一条竹叶青蛇,阳光下,像透明绿玉雕成的工艺品。我在树根下摘了一根指头长的还阳草,青青的,细细的,却带着深山老林的天籁和复原生命活力的本能。生命的博大与细微,阳刚与阴柔,生存与竞争,在后河的一棵草身上,得到令人感悟地完美统一。作为个体的人和我们这个民族,我要说,现在正是需要还阳草的时候。 

    每年五月左右,那鸽子花是一定要开放的。可谁能说出珙桐树的鸽子花是怎样开放的?如此纯洁地,在五月的春夜,静悄悄地,犹如白衣仙子自天上来到后河,化作大朵大朵的白花,又变成一群一群的白鸽,然后轻轻盈盈地飘扬和歌唱,她们的身体和灵魂就这样栖息在珙桐树上。能在古老的冰川时代长久活下来的花实在是很少很少,许多生命中琢磨不透的东西——例如人生与灾难,就可以从中咀嚼出朴素和清醒。 

    我要说明鸽子花是怎样开放的,当然不能凭借轻描淡写的抒情和三言两语的议论。既然生命得以延续是这样的沉重而又艰难,那么,我们就能从艰难而又沉重的人生中得到灵感和启迪。如果五峰后河人像有些地方一样,滥砍,滥采,滥挖,滥毁,鸽子花一定会开得这样灿烂吗?如果五峰后河人抱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古老山水经念念不忘,又何以保护这里的自然生态?正是五峰后河人承前继后,一代又一代,用汗水和生命无私奉献,才保存下来这一片世界罕见、中国独有的自然资源。鸽子花就是这样开放的,人和大自然就是这样亲密相处的,这里的山就是这样叙述故事的。 

    故事从历史说起。据《五峰县志》记载:1934年,县长阮经芗明令全县乡保,禁止滥伐有用林木和放火烧山,规定奖惩办法,限令家户于田埂、舍旁植种树木和黄花菜,另于县南门社坛公地区性设立苗圃,将县府书院坡一带70余亩荒地广植松杉,以为示范。又督令渔洋关区区长于赵家坡开辟200亩林场,培植树苗。尔后,规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县级植树1万株,保甲23万株,有栽无管,成效甚微。虽然县长在管理上没有落到实处,但在风雨飘摇的民国时期,面临五峰县日趋演成的濯濯童山,面临森林资源大多被老百姓用来做房和做薪取暖烧饭,一个七品芝麻官能有如此清醒的环保意识,不能不在史书上留下一笔,不能不说五峰长期以来就有改善生存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好传统。当我读到这段文字时,先是愕然若惊,接着是满怀欣喜。我知道,顺着这条线索,就能找到解读或者破译后河的密码。 

    后河人告诉我,由于交通不便,这里人均收入比山外低500元。但是,当地山民从不乱采一花一木,长年遭受野兽侵犯,也不伤害野生动物。特别是管山护林员,简直是视资源为生命。有个管山员晚上看见林中冒烟,便去查看,被盗猎人捆在树上,两天两夜才脱身。我采访林业队村民王业松,今年66岁,后河土家族。1986年6月21日夜里,他带着猎枪上山,去守望自家湾里一片苞谷。他看见有只小熊在苞谷地里,知道那家伙是二级保护动物,有枪也不能打,就把小熊抱回家去。刚用双手卡小熊的腰,那家伙就发出一声锐叫。从苞谷地边立刻蹦出来一只老熊,一个巴掌砸在他脸上,把他鼻子一抓就抠掉了。老熊把他的脸抓破了,抓得他脑壳上鲜血直流,后背上衣服稀烂,最后还把他手膀子咬一口,把骨头咬断了才走。王业松因此致残,脸上没有鼻子,只有一个洞,手碗骨凸起,像一截长歪的树,而他现在仍然靠着自己劳动生活,仍然义务管山管林,活得仍然快活自在。那天晚上表演跳丧舞,王业松是打鼓师傅。他老婆会唱山歌,现在嗓音还很清脆,唱歌时,一对耳环在灯光下颤颤地闪亮…… 

    这就是后河人,善良厚道而勤劳勇敢的后河人,为保护自然资源而无怨无悔的后河人!看看那些珙桐树在山岭上写的自传吧,听听那些红豆杉在山谷里抒发的思古之幽情吧,这些老百姓自己讲述的故事,难道不是可亲可敬、可歌可泣的吗?这些有关环保意识、生存环境、生态平衡的大事,难道不是像雷鸣电闪一样,在人类日渐麻木和迟钝的心灵上引起惊醒和震憾吗? 
    在后河的日子,我一直在寻找一个答案,或者说一个象征,后河的含义是什么。仅仅是一条河吗?我们都是河中的一滴水吗?是一片净土,世外桃源,世界的边缘,人类后方的河吗?好像都对又都不对。其实,后河就是一棵珙桐树,树上开满了鸽子花。只有在这鸽子花蓬蓬勃勃地开放的时候,后河人才有了兴致和心劲生活在故乡的歌谣里。鸽子花有多美,鸽子花的故乡后河就有多美。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如意里3号楼1单元151室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京ICP备13015328号-2 鄂ICP备08100481号-2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