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女儿会产生的历史背景

时间:2020-03-20 15:29:00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
                                  信息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恩施土家族女儿会,历经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前后近300年。有着极为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社会内容,其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可归结为“社会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等。 
     
    一、改土归流是女儿会产生的社会因素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政府为加强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控制,强制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废除了落后的封建领主土司制度和民族隔离政策,在恩施设立施南府,治所在今恩施市。“改土归流”这一重大政治变革,在总体上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极大地促进了恩施地区民族间和地区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沟通。其负面效应则是在推行“改土归流”的同时,也把汉族地区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带进了恩施。土家族自古较自由地择婚习俗则被“父母命”、“媒妁言”所取代。换言之,一切婚姻若没有父母恩准,若无明媒正娶, 皆视为不合法而“按律治罪”。不难想象,一个绵延了数千年自由婚姻的民族,一旦被扼制,其心理承受力是极为脆弱的,也即是说复萌自由婚恋的思想和行为随时都可能发生,但带来的后果则是招致“按律问罪”。于是在这种屈就包办婚姻而不行,反抗包办婚姻也不能的情况下,便酝酿或滋生了借经贸搭鹊桥,让“女儿”来唱戏的行为,这实在是非常明智之举。就是在赶集贸易的掩蔽下,人们(主要是青年男女)重新燃起了自由寻觅意中人的恋情之火,这种行为,这种方式,开始可能是无意识的和个别的或小范围的,但逐渐会蔓延开来而成普遍的行为和方式,便约定俗成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下的“情人集市”。因此说“改土归流”所造成的社会压迫很可能即是造成女儿会产生的直接社会因素。
   
     二、“自然压迫”是女儿会产生的环境因素
  
     所谓“自然压迫”是指女儿会的诞生地石灰窑与大山顶的自然条件对人的影响。两地对称性地位于恩施市东西海拔均在1800米的高寒山地,在300年前,两地不仅高寒、偏远,更还是人烟稀少的一片不毛之地。随着清政府鼓励拓荒政策的实施,方陆续有人烟在两地“挽草为记”,垦荒置业。但生活在这两地的人们却处于绝对、极端的自我封闭的环境中。高寒偏远,人烟稀少,信息闭塞,孤陋寡闻……这种恶劣的环境所造成的“自然压迫”,必然导致生活在这两处的人群不甘屈服于这种自然压迫。改土归流后,打破了土司时期“蛮不出峒,汉不入境”的禁锢,城内“一派汉官威仪”,低山平坝人口聚集的地方也逐步“汉化”,而石灰窑、大山顶“山高皇帝远”,强制的包办婚姻鞭长莫及,这些统治薄弱的地方才可能产生“女儿会”。另外,高山地域偏僻,山大人稀,到处树木森森,加上野兽经常出没,这里的人们要在户外活动,只能是结伴而行,相约上街、劳作,至于寻情觅爱则更是群体活动了。他们除了要解决和满足饥肠辘辘的物质需要外,也同时要解决和满足精神和心理的需求,他们本能地需要人与人(尤其是高寒山地之外的人)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其中也包含着人的生命本能之一的异性求偶(如性饥渴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后者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会比前者表现得更强烈、更迫切和不可压抑。因此,随着两地的商路逐一开通,集市日渐成熟与形成,生活在两地的人们之间,尤其是青年男女之间,借助赶集,相互交往、交流、沟通就愈益积极和兴奋,对外来客商更会热情有加。有人回忆说:“石灰窑的女儿特别开通,对外来客人格外和善。”很显然,“自然压迫”的结果,增强了男女间的频繁交往,并进一步借此而寻情觅爱,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三、农闲时间是女儿会活动的最佳时机

    “女儿会”为什么定在7月12或7月初9?除了与月半节和场期有关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与农闲有关。鄂西山区自古以农耕为主,7月12日前后,正是农作物耕耘完毕,等待成熟的季节。这时人们没有什么农事可做,叫“坐七月”。闲月才有时间上街赶场,寻找意中人。在农忙时,人们为了生计,无暇于谈情说爱,只能在闲暇时间才有“闲心”涉足爱情。5月初3,则与季节交替有关的。低山的小春作物(洋芋、豆类、小麦)成熟了,而海拨1800米的大山顶却还是春意盎然,山下的人们把小春作物拿到季节未到的大山顶去卖。这样就带动了乡场,为“女儿会”搭起了舞台。
    
    四、集市贸易是女儿会形成的催化剂
   
     无论是石灰窑还是大山顶,两地虽均处高寒山地,但恰又正是这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而出产名贵中药材当归和党参。300年来,许多外来的拓荒者,不仅使两地有了人烟,而且培育了南北走俏的药材市场。药业的蓬勃兴起,不但刺激了经济繁荣,更由此打破了极端封闭的局面,开通了商路,导致了市场的成熟和发展。石灰窑、大山顶作为药材集散的集贸中心,也便成了人们交流、沟通、获取信息的中心。于是,被激活了的人们,以集市为鹊桥,以作生意为遮掩,借此寻情觅爱,挑选意中人,变市场为情场,并酿成世代传承不嬗的风气,孕育出“女儿会”。由此说,集市贸易是女儿会生成、发育的一剂催化剂。
责任编辑
标签人物名录    
0

女儿会产生的历史背景

时间:2020-03-20 15:29:00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信息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恩施土家族女儿会,历经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前后近300年。有着极为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社会内容,其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可归结为“社会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等。 
     
    一、改土归流是女儿会产生的社会因素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政府为加强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控制,强制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废除了落后的封建领主土司制度和民族隔离政策,在恩施设立施南府,治所在今恩施市。“改土归流”这一重大政治变革,在总体上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极大地促进了恩施地区民族间和地区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沟通。其负面效应则是在推行“改土归流”的同时,也把汉族地区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带进了恩施。土家族自古较自由地择婚习俗则被“父母命”、“媒妁言”所取代。换言之,一切婚姻若没有父母恩准,若无明媒正娶, 皆视为不合法而“按律治罪”。不难想象,一个绵延了数千年自由婚姻的民族,一旦被扼制,其心理承受力是极为脆弱的,也即是说复萌自由婚恋的思想和行为随时都可能发生,但带来的后果则是招致“按律问罪”。于是在这种屈就包办婚姻而不行,反抗包办婚姻也不能的情况下,便酝酿或滋生了借经贸搭鹊桥,让“女儿”来唱戏的行为,这实在是非常明智之举。就是在赶集贸易的掩蔽下,人们(主要是青年男女)重新燃起了自由寻觅意中人的恋情之火,这种行为,这种方式,开始可能是无意识的和个别的或小范围的,但逐渐会蔓延开来而成普遍的行为和方式,便约定俗成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下的“情人集市”。因此说“改土归流”所造成的社会压迫很可能即是造成女儿会产生的直接社会因素。
   
     二、“自然压迫”是女儿会产生的环境因素
  
     所谓“自然压迫”是指女儿会的诞生地石灰窑与大山顶的自然条件对人的影响。两地对称性地位于恩施市东西海拔均在1800米的高寒山地,在300年前,两地不仅高寒、偏远,更还是人烟稀少的一片不毛之地。随着清政府鼓励拓荒政策的实施,方陆续有人烟在两地“挽草为记”,垦荒置业。但生活在这两地的人们却处于绝对、极端的自我封闭的环境中。高寒偏远,人烟稀少,信息闭塞,孤陋寡闻……这种恶劣的环境所造成的“自然压迫”,必然导致生活在这两处的人群不甘屈服于这种自然压迫。改土归流后,打破了土司时期“蛮不出峒,汉不入境”的禁锢,城内“一派汉官威仪”,低山平坝人口聚集的地方也逐步“汉化”,而石灰窑、大山顶“山高皇帝远”,强制的包办婚姻鞭长莫及,这些统治薄弱的地方才可能产生“女儿会”。另外,高山地域偏僻,山大人稀,到处树木森森,加上野兽经常出没,这里的人们要在户外活动,只能是结伴而行,相约上街、劳作,至于寻情觅爱则更是群体活动了。他们除了要解决和满足饥肠辘辘的物质需要外,也同时要解决和满足精神和心理的需求,他们本能地需要人与人(尤其是高寒山地之外的人)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其中也包含着人的生命本能之一的异性求偶(如性饥渴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后者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会比前者表现得更强烈、更迫切和不可压抑。因此,随着两地的商路逐一开通,集市日渐成熟与形成,生活在两地的人们之间,尤其是青年男女之间,借助赶集,相互交往、交流、沟通就愈益积极和兴奋,对外来客商更会热情有加。有人回忆说:“石灰窑的女儿特别开通,对外来客人格外和善。”很显然,“自然压迫”的结果,增强了男女间的频繁交往,并进一步借此而寻情觅爱,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三、农闲时间是女儿会活动的最佳时机

    “女儿会”为什么定在7月12或7月初9?除了与月半节和场期有关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与农闲有关。鄂西山区自古以农耕为主,7月12日前后,正是农作物耕耘完毕,等待成熟的季节。这时人们没有什么农事可做,叫“坐七月”。闲月才有时间上街赶场,寻找意中人。在农忙时,人们为了生计,无暇于谈情说爱,只能在闲暇时间才有“闲心”涉足爱情。5月初3,则与季节交替有关的。低山的小春作物(洋芋、豆类、小麦)成熟了,而海拨1800米的大山顶却还是春意盎然,山下的人们把小春作物拿到季节未到的大山顶去卖。这样就带动了乡场,为“女儿会”搭起了舞台。
    
    四、集市贸易是女儿会形成的催化剂
   
     无论是石灰窑还是大山顶,两地虽均处高寒山地,但恰又正是这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而出产名贵中药材当归和党参。300年来,许多外来的拓荒者,不仅使两地有了人烟,而且培育了南北走俏的药材市场。药业的蓬勃兴起,不但刺激了经济繁荣,更由此打破了极端封闭的局面,开通了商路,导致了市场的成熟和发展。石灰窑、大山顶作为药材集散的集贸中心,也便成了人们交流、沟通、获取信息的中心。于是,被激活了的人们,以集市为鹊桥,以作生意为遮掩,借此寻情觅爱,挑选意中人,变市场为情场,并酿成世代传承不嬗的风气,孕育出“女儿会”。由此说,集市贸易是女儿会生成、发育的一剂催化剂。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如意里3号楼1单元151室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京ICP备13015328号-2 鄂ICP备08100481号-2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