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一蓑烟雨入画来

时间:2020-03-20 15:28:59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

                            ——咸丰坪坝营游记
          
 作者:张云霞  信息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阳春三月,在一个细雨迷蒙的清晨与一故友及妹妹从咸丰县城驱车前往鄂西原始森林——坪坝营。

    坪坝营国家森林风景区位于我的家乡咸丰县境内,东临湖北来凤,南连重庆酉阳,西接重庆黔江,一山跨两省,一水连四县,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石灰窑海拔1911.5米,拥有湖北省最大的原始森林群落区,是我国最大的杜鹃群落分布带之一,也是武陵山区最大的野生动物栖息地。那里人烟稀少、森林辽阔,景区以古、奇、秀、幽、野等景致构成的浓厚原始气息。

    咸丰坪坝营景区,离我家不到100公里。过去,我不曾知道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知晓她,是在武汉大街小巷行驶的公交车上的车身广告所知。“鄂西大兴安岭”、“鄂西林海”在一辆辆公交车上展示,游子在外,看到这些广告词,我的心汹涌澎湃,高亢激昂。一直眷恋着回到我的大山,回到原始森林,酝酿已久的计划,终于成行。

    我们开车直达四洞峡的进站口。进洞口在山下,出洞口在山上,请了代驾,让其把车开到半山。 

    我们沿着峡谷逆流而上。

    徒步在林间的石级台阶上,天公不作美,仍旧细雨绵绵,凉风习习,乍寒还暖,撑着一顶碎花小伞,宛如到了最为熟悉的梦境里。
 
    四洞峡位于景区之东,是一处世界罕至的天坑——山间穿洞,亦是罕见的地质构造景观,是世界神秘的北纬30°现象。

    大自然巧夺天工,把一条峡谷从四座大山之间穿过,其间形成了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四个穿洞。每一个穿洞各显千秋,奇形怪异,山峦、穿洞、溪流、泉水、瀑布融为一体,息息相关。

    四洞峡的第一洞“山门洞”映入我们的眼帘,它犹如一位铁骨铮铮的将军把守着山门,摄人心魄。驻足在“山门洞”前,洞中静静地、缓缓地流淌着一股溪流,恬静得如同一位含羞的少女,静坐在一架古老的钢琴前奏出一曲千古乐章,醉了我的温柔。
拾级向上攀登,行至第二洞“佛门洞”,洞的右边山岩酷似一尊佛像,这里也是土家儿女虔诚朝拜的圣地。走至跟前,双目紧闭,虔诚膜拜。

    穿行在这一亿四千万年前形成的洞穴里,感觉自己是多么的自豪和幸运啊!

    踏上“自生桥”,亦然一幅小桥、流水的绝妙画卷,此处虽不显凄凉,但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诗句仍然在心头油然而生,古朴自然的意境有着相似之处。人还处在这幅美妙的画卷中沉思,第二洞“生命之门”瞬即在眼前显现,仰视头顶两个大小不一的圆形小洞,面红耳赤之余又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自然把女人最为隐蔽的地方呈现在这里,这是人类生命的起点,如此巧夺神韵,突生一股莫名的敬畏,人类回归自然界的心境从心底最深处升华。
登高至上,雨没有丝毫的停歇,仿佛是越下越欢,和着细风,树飒飒,倾听那天籁之音,浏览的兴致愈发的浓郁,海拔在我们的脚步下逐渐升高,

    两个多小时在我们的游玩中悄然而逝,我们来到了最后一洞“天门洞”,天门洞是四洞峡最高也是最后的出口,从洞口涌出一团团雾。那袅袅绕绕腾起的雾秀美得像一位曼舞的少女,把一缕素娟轻轻摇晃,使得人一阵痴迷。不知是雾托起了山洞,还是洞挽留了雾,总之,山洞、森林、迷雾已是亲密无间,漫步其间,我是否迷失了自我,沉迷于她的神韵之中。

    四洞峡既传承着自然造化的神奇,也蕴育着土家神秘而古老的历史文化……它真可以堪称我们土家人的“圣地”。

    出了四洞峡,代驾师傅已把车停靠在路边等候着我们。

    坐在车里盘山而上。

    半山腰,高高耸立着一条索道。仰头望去,半山坡上一块人工植被赫然组合而成“鸡公山索道”几个大字。

    停车场,我们下了车,雨仍然下个不停。撑着雨伞,拾级而上,进入索道启动区,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坐上吊车。

    小小的吊车载着我们穿梭在崇山峻岭,感觉自己如同“飞人”飞翔在茫茫林海;吊车徐徐升到最高峰,自己又变成一只翱翔于天空的神鹰。吊车慢慢悠悠在原始森林之上滑行,徜徉其中,微闭双眼,仿佛听到林中群兽咆哮,百鸟争鸣。置身于原始森林之巅,感觉浓郁的森林气息,犹如“画中行,梦中游”。

    下了索道,我们漫步在林间小径,可能是下雨的缘故,游客稀少,森林里,安静极了。一条人工木梯小路,依山傍树而修建,咋一看,似乎又是大自然留下的。两旁的扶手是天然树枝形成,路边忽而出现一座座休憩的小凉亭,精致而温馨。身临其景,令人赏心悦目、悠然自得 。

    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座纯木头制造,四周悬空,雕梁画栋的四层小塔前,这里就是世界神秘之处——北纬30°。美国作家詹姆士·伯斯特出了一本书,叫做《神秘的北纬30°》,书上归纳此纬度上的包括埃及金字塔、中东北海、百慕大三角、雅鲁藏布大峡谷、喜马拉雅山等让数以万计的专家学者都百思不得其解的秘密。甚至,有人总结说,在北纬30°上生长的姑娘也是世界上最美的姑娘,为什么在北纬30°上的姑娘具有如此的神秘魅力;电影《后天》,作者把北纬30°作为气候变化的分界线;中国的许多著名风景区,许多考古难解之谜,如天柱山、神农架、三星堆、河姆渡等都在北纬30°上。为什么这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都在北纬30°上?在北纬30°上,还有多少未被发现的难解之谜?

    站在塔前,冰冷的雨点打在身上,伴着清凉的微风,不禁打起了寒颤,此刻此景,愈发感觉这里的神秘莫测,是庆幸,是骄傲,自身的美丽是缘于出生在北纬30°附近?(呵呵~女人自恋一下又何妨)。放眼望去,森林浩瀚,苍山如海,云山茫茫,烟峰挺拔。身旁,松杉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枝叶扶蔬,青荫婆娑,株株杉木挺拔伟岸,棵棵青松勃勃峥嵘,我一次又一次被眼前景象所陶醉,迷离,轻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下了北纬30°塔,一条别致的甩甩桥悬挂在山谷的两端,轻踏上去,摇摇晃晃,没有恐惧,反而充满了无限柔情。穿越时空隧道,倘若躺在妈妈手边的摇篮,呼呼地山风不再寒冷,仿佛妈妈微微的呼吸声。顷刻间,柔情万丈,肝肠寸断。

    过了甩甩桥,没走几步,便到了一座四合院院落,这里是土苗山寨——巴人寨。熟悉的吊脚楼,亲切的民居,走进院落,中间是天井,左边厢房里是仿土苗风情制作的蜡像。第一间屋里是一位穿着土家族服饰的老妇人在纺西兰卡普,板壁上挂有大蒜、筛子、镰刀、簸箕、锯子等土家用具;第二间房内是一位待嫁的新姑娘坐在轻纱帐幔的木床上,大红喜字贴在床头,床上有大红缎面被盖,她头戴凤冠,身穿大红喜袍,冠须下垂遮住了双眼,微微低头,红色的绶带披在身上,双手侧放两旁,一副娇羞的模样,旁边还有梳洗台、太师椅,新房布置得雅致、素静;第三间屋里是两个穿着蓝色西兰卡普服饰的土家女人在推磨。蜡像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厢房外面还摆放了一副土家族人推豆腐用的石磨。

    房屋正厅靠左边是演艺厅,靠右是一排排观众席,观众席后面有一乘轿子,我们争相坐上轿子留影纪念。靠墙是一架土家族人崇拜的白虎图腾鼓,土家族人素有“身后悬挂白虎旗,案头端放土王印。打马来到宫廷上,双膝跪拜白虎神。”我在图腾面前,敬重有加。

    看了一场熟悉的土家儿女表演,出了“巴人寨”,我们又去“廪君祠”。一路上的树枝上挂着一条条红丝带,这些都是“信徒”许愿时留下的。 

    廪君是土家族人最崇尚的先祖。相传,远古的时候,土家族的祖先巴务相被推为五姓部落的酋领,称为“廪君”。“廪君祠”也是一座雕梁画栋的土苗民风建筑,院落中有一座大香炉,香炉里面装着半潭水,水里面有许多一角、五角、一元的人民币,这些人民币无疑是善男信女丢的。

    廪君祠的大门口内,高高的土家族先祖廪君像矗立在堂中,堂内香烟缭绕。

    出了廪君祠,就有工作人员在搜山,收罗游客乘坐索道下山,我们很快就返回了索道的终点站,于是坐着索道返回到了始发站。
上了车已是下午五点,我们游览了整整一天,还有多处自然景观无暇欣赏,天色已晚,只好打道回府。
坪坝营,犹如一幅天然画卷,让人流连往返,乐不思蜀。

责任编辑
标签景点推荐    
0

一蓑烟雨入画来

时间:2020-03-20 15:28:59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咸丰坪坝营游记
          
 作者:张云霞  信息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阳春三月,在一个细雨迷蒙的清晨与一故友及妹妹从咸丰县城驱车前往鄂西原始森林——坪坝营。

    坪坝营国家森林风景区位于我的家乡咸丰县境内,东临湖北来凤,南连重庆酉阳,西接重庆黔江,一山跨两省,一水连四县,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石灰窑海拔1911.5米,拥有湖北省最大的原始森林群落区,是我国最大的杜鹃群落分布带之一,也是武陵山区最大的野生动物栖息地。那里人烟稀少、森林辽阔,景区以古、奇、秀、幽、野等景致构成的浓厚原始气息。

    咸丰坪坝营景区,离我家不到100公里。过去,我不曾知道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知晓她,是在武汉大街小巷行驶的公交车上的车身广告所知。“鄂西大兴安岭”、“鄂西林海”在一辆辆公交车上展示,游子在外,看到这些广告词,我的心汹涌澎湃,高亢激昂。一直眷恋着回到我的大山,回到原始森林,酝酿已久的计划,终于成行。

    我们开车直达四洞峡的进站口。进洞口在山下,出洞口在山上,请了代驾,让其把车开到半山。 

    我们沿着峡谷逆流而上。

    徒步在林间的石级台阶上,天公不作美,仍旧细雨绵绵,凉风习习,乍寒还暖,撑着一顶碎花小伞,宛如到了最为熟悉的梦境里。
 
    四洞峡位于景区之东,是一处世界罕至的天坑——山间穿洞,亦是罕见的地质构造景观,是世界神秘的北纬30°现象。

    大自然巧夺天工,把一条峡谷从四座大山之间穿过,其间形成了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四个穿洞。每一个穿洞各显千秋,奇形怪异,山峦、穿洞、溪流、泉水、瀑布融为一体,息息相关。

    四洞峡的第一洞“山门洞”映入我们的眼帘,它犹如一位铁骨铮铮的将军把守着山门,摄人心魄。驻足在“山门洞”前,洞中静静地、缓缓地流淌着一股溪流,恬静得如同一位含羞的少女,静坐在一架古老的钢琴前奏出一曲千古乐章,醉了我的温柔。
拾级向上攀登,行至第二洞“佛门洞”,洞的右边山岩酷似一尊佛像,这里也是土家儿女虔诚朝拜的圣地。走至跟前,双目紧闭,虔诚膜拜。

    穿行在这一亿四千万年前形成的洞穴里,感觉自己是多么的自豪和幸运啊!

    踏上“自生桥”,亦然一幅小桥、流水的绝妙画卷,此处虽不显凄凉,但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诗句仍然在心头油然而生,古朴自然的意境有着相似之处。人还处在这幅美妙的画卷中沉思,第二洞“生命之门”瞬即在眼前显现,仰视头顶两个大小不一的圆形小洞,面红耳赤之余又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自然把女人最为隐蔽的地方呈现在这里,这是人类生命的起点,如此巧夺神韵,突生一股莫名的敬畏,人类回归自然界的心境从心底最深处升华。
登高至上,雨没有丝毫的停歇,仿佛是越下越欢,和着细风,树飒飒,倾听那天籁之音,浏览的兴致愈发的浓郁,海拔在我们的脚步下逐渐升高,

    两个多小时在我们的游玩中悄然而逝,我们来到了最后一洞“天门洞”,天门洞是四洞峡最高也是最后的出口,从洞口涌出一团团雾。那袅袅绕绕腾起的雾秀美得像一位曼舞的少女,把一缕素娟轻轻摇晃,使得人一阵痴迷。不知是雾托起了山洞,还是洞挽留了雾,总之,山洞、森林、迷雾已是亲密无间,漫步其间,我是否迷失了自我,沉迷于她的神韵之中。

    四洞峡既传承着自然造化的神奇,也蕴育着土家神秘而古老的历史文化……它真可以堪称我们土家人的“圣地”。

    出了四洞峡,代驾师傅已把车停靠在路边等候着我们。

    坐在车里盘山而上。

    半山腰,高高耸立着一条索道。仰头望去,半山坡上一块人工植被赫然组合而成“鸡公山索道”几个大字。

    停车场,我们下了车,雨仍然下个不停。撑着雨伞,拾级而上,进入索道启动区,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坐上吊车。

    小小的吊车载着我们穿梭在崇山峻岭,感觉自己如同“飞人”飞翔在茫茫林海;吊车徐徐升到最高峰,自己又变成一只翱翔于天空的神鹰。吊车慢慢悠悠在原始森林之上滑行,徜徉其中,微闭双眼,仿佛听到林中群兽咆哮,百鸟争鸣。置身于原始森林之巅,感觉浓郁的森林气息,犹如“画中行,梦中游”。

    下了索道,我们漫步在林间小径,可能是下雨的缘故,游客稀少,森林里,安静极了。一条人工木梯小路,依山傍树而修建,咋一看,似乎又是大自然留下的。两旁的扶手是天然树枝形成,路边忽而出现一座座休憩的小凉亭,精致而温馨。身临其景,令人赏心悦目、悠然自得 。

    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座纯木头制造,四周悬空,雕梁画栋的四层小塔前,这里就是世界神秘之处——北纬30°。美国作家詹姆士·伯斯特出了一本书,叫做《神秘的北纬30°》,书上归纳此纬度上的包括埃及金字塔、中东北海、百慕大三角、雅鲁藏布大峡谷、喜马拉雅山等让数以万计的专家学者都百思不得其解的秘密。甚至,有人总结说,在北纬30°上生长的姑娘也是世界上最美的姑娘,为什么在北纬30°上的姑娘具有如此的神秘魅力;电影《后天》,作者把北纬30°作为气候变化的分界线;中国的许多著名风景区,许多考古难解之谜,如天柱山、神农架、三星堆、河姆渡等都在北纬30°上。为什么这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都在北纬30°上?在北纬30°上,还有多少未被发现的难解之谜?

    站在塔前,冰冷的雨点打在身上,伴着清凉的微风,不禁打起了寒颤,此刻此景,愈发感觉这里的神秘莫测,是庆幸,是骄傲,自身的美丽是缘于出生在北纬30°附近?(呵呵~女人自恋一下又何妨)。放眼望去,森林浩瀚,苍山如海,云山茫茫,烟峰挺拔。身旁,松杉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枝叶扶蔬,青荫婆娑,株株杉木挺拔伟岸,棵棵青松勃勃峥嵘,我一次又一次被眼前景象所陶醉,迷离,轻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下了北纬30°塔,一条别致的甩甩桥悬挂在山谷的两端,轻踏上去,摇摇晃晃,没有恐惧,反而充满了无限柔情。穿越时空隧道,倘若躺在妈妈手边的摇篮,呼呼地山风不再寒冷,仿佛妈妈微微的呼吸声。顷刻间,柔情万丈,肝肠寸断。

    过了甩甩桥,没走几步,便到了一座四合院院落,这里是土苗山寨——巴人寨。熟悉的吊脚楼,亲切的民居,走进院落,中间是天井,左边厢房里是仿土苗风情制作的蜡像。第一间屋里是一位穿着土家族服饰的老妇人在纺西兰卡普,板壁上挂有大蒜、筛子、镰刀、簸箕、锯子等土家用具;第二间房内是一位待嫁的新姑娘坐在轻纱帐幔的木床上,大红喜字贴在床头,床上有大红缎面被盖,她头戴凤冠,身穿大红喜袍,冠须下垂遮住了双眼,微微低头,红色的绶带披在身上,双手侧放两旁,一副娇羞的模样,旁边还有梳洗台、太师椅,新房布置得雅致、素静;第三间屋里是两个穿着蓝色西兰卡普服饰的土家女人在推磨。蜡像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厢房外面还摆放了一副土家族人推豆腐用的石磨。

    房屋正厅靠左边是演艺厅,靠右是一排排观众席,观众席后面有一乘轿子,我们争相坐上轿子留影纪念。靠墙是一架土家族人崇拜的白虎图腾鼓,土家族人素有“身后悬挂白虎旗,案头端放土王印。打马来到宫廷上,双膝跪拜白虎神。”我在图腾面前,敬重有加。

    看了一场熟悉的土家儿女表演,出了“巴人寨”,我们又去“廪君祠”。一路上的树枝上挂着一条条红丝带,这些都是“信徒”许愿时留下的。 

    廪君是土家族人最崇尚的先祖。相传,远古的时候,土家族的祖先巴务相被推为五姓部落的酋领,称为“廪君”。“廪君祠”也是一座雕梁画栋的土苗民风建筑,院落中有一座大香炉,香炉里面装着半潭水,水里面有许多一角、五角、一元的人民币,这些人民币无疑是善男信女丢的。

    廪君祠的大门口内,高高的土家族先祖廪君像矗立在堂中,堂内香烟缭绕。

    出了廪君祠,就有工作人员在搜山,收罗游客乘坐索道下山,我们很快就返回了索道的终点站,于是坐着索道返回到了始发站。
上了车已是下午五点,我们游览了整整一天,还有多处自然景观无暇欣赏,天色已晚,只好打道回府。
坪坝营,犹如一幅天然画卷,让人流连往返,乐不思蜀。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如意里3号楼1单元151室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京ICP备13015328号-2 鄂ICP备08100481号-2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