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发自肺腑的缕缕箫笛

时间:2020-03-20 15:28:58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程政

                             ——评姚雅琼散文创作的风格
我手边摆放着姚雅琼的两本散文集,《栀子花儿开》和《纸鸢飘飘》,反复吟味两本集子之余,平夙里对姚雅琼散文的关注逐渐形成一种思考:姚雅琼散文的特点是什么,她的创作道路沿着何种轨迹,她的创作风格如何?
  
       我们可以通过她的作品和有关自述找到答案。
  
  姚雅琼将对文学创作的执著喻为“抵不住的诱惑”,其缘由便是“心灵孤独和落寞的我,从小就喜欢将所有的遭逢和领悟收藏于小小的心灵之匣中,长期以来它满胀生痛,无法清疏。直到有一天胸中爆涌的东西喷薄而出,然后流进了文学这条渠沟,我才找到了这条自我倾诉的路”。如果这是她从事文学创作的自发性动因,那么后来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生活环境的改变,视野的开阔,心境的豁达,文学创作就成为自觉的、挚爱的生活必须了。我们不能断然把《栀子花儿开》和《纸鸢飘飘》两本集子作为她自发自觉过程的分水岭,却可以从两本集子所表达的意气情绪看出这一脉络。
  
  《栀子花儿开》是一系列的湘西风情画,通过许多小人物的命运传达作者的悲悯情怀。通过她的描述,把她心灵的震颤传达到读者的心尖,使其产生心灵的共振。《天坑边的女人》《苦楝花》《栀子花儿开》《深谷幽兰》里的女人,甚至城里裁缝的女儿田姣,她们既再现了湘西土家族、苗族女子的款款深情,又体现她们多舛的悲剧命运。这既是对宿命的诠释,也是湘西女子抗争命运的真实记录。而《飘雪小水加油站》那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被姚雅琼演绎得美仑美奂,其精神的升华绽放出作者理想主义爱情的光芒。
  
  “童年的老西街”描述了湘西小城镇市井百态,写作手法上更贴近笔记小说,其中的《母幺儿》《香香角儿》《老高老高》将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让人体味出生活在湘西小城镇的市民那个时代所经历的悲喜剧,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姚雅琼对人生命运的体味和注释:“事实上谁不跟着世事和时代起起浮浮,准确无误地把握命运谈何容易?”因此,许多人在评论姚雅琼作品时都谈到了作品所表现的“宿命”,我以为这就是所谓宿命的基点,应是姚雅琼描写的那些大多带悲剧色彩的城乡百姓命运归属的时代影响,地域文化的影响。
  
       姚雅琼是山的女儿,是湘西的女儿,自小受到湘西少数民族民歌的滋养,文字也就贴切自然,带有浓郁的民族的、地方的色彩。篇什中经常跳跃出民歌那如风的亲新灵动:“村里人听讲喜姑儿生了娃儿,见面就问是男是女。大伯瓮声瓮气地讲,有么稀奇的,是片瓦。问的人讲,那也好,一片瓦遮一匹露水”。文笔的洗练也富蕴着内含:“老屋门前已是荒草萋萋,疯长着时空漠漠的哀痛……许多事,到了揭晓时才知道并无甚结局”。
  
  姚雅琼的散文叙事有着小说白描手法的凝练,有些着重叙事的篇什,结构颇有笔记小说的韵味,但毕竟是散文,有着散文最本质的特点——作家感情的直接自述。
  
  《纸鸢飘飘》是姚雅琼在距《栀子花儿开》五年以后的第二本散文集,它收藏了姚雅琼湘西以外的散文篇什,她将以自己的精血做成的一只只精美的纸鸢,放飞在读者眼睛的青空里。她在自述里说,“用文字凸显女性的生活情感境遇,应该是我创作的特点和追求”。文学创作的无限广阔性和包容性,本来是不存在创作者的性别之分的,但由于客观上存在男女生理和心理差异,其作品也就会生出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力度,不同的韵致,这是客观的,规避不了的。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多层次的情感,往往会形成她们独特的视角,达到为男性所忽略的、未感觉到的精神层面。
  
  “旧时芳华”一辑文字让人感觉到了凄清。所写尽是身世飘零,才情卓异的女作家,下笔哀婉而迷离,与《栀子花儿开》中“天坑边的女人”一辑的悲悯实际上一脉相承。她恰到好处地把握了这些女作家的人生遭际,性格特点,文学成就,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对命运的慨叹,由此透露出彼此心灵的息息相通。

       从《想起了三毛》一文中看出,她是真正读懂了三毛的,读懂了她“思索的轮子超速运转且内心绝对孤寂无朋”的独立不羁,和她不过是“用自身做笔沙漠当纸所描绘的一个难以磨灭的文学形象”。

      《高天恒星》中她论及张爱玲的创作,“深信作家最初的创作欲望皆来自于身世之感”,这是她从张爱玲作品中读出来的,同时也是从自己文学创作道路经历中感悟而来,她汲取了张爱玲作品中精气与灵气,丰富了自己笔触所覆盖的视野。

       读萧红的作品及其一生,姚雅琼归纳出人生与创作中理想与现实主义的碰撞,折射出她对爱情的认知:“爱本身就是极不讲道理的一件事……既真实又虚幻……它是整个人类和文学艺术千古不衰上午永恒话题,但具体到现实生活却很难永恒”。

       如此,她十分明了地直白对文学创作的爱恋程度,她说自己“把文学当作恋人去爱去追求,痴迷和苛求远胜于与人爱恋的程度”。对于这一系列女作家的作品,能读得如此地刻骨铭心,心心相印,用注解的笔触描述而唤起读者不能忘怀的共鸣,只有感情真挚,思维敏锐,感觉细腻的女作家才能够做得到。
  
  姚雅琼的文学创作曾经从写小说开始,她的散文中有深厚的小说功底,她说“我的散文大多数都不是抒情,而是叙述故事,描写人物,小说的影子很重”,获奖散文《岩屋里的岁月》可以为她的这种认识作最好的注脚。这篇为著名风景旅游景点崀山征文活动而作的散文,的确是一篇别开生面的力作。风景的优美,只是浅浅淡淡地作为人物描述的背景,那些浅淡的风光描摹观照着人物的平淡和质朴,起到了烘托人物的作用,同时也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地域底色。当有人为这篇似小说似散文的作品惊异时,她戏谑地称“虚虚实实,小说的人生,散文的活法”,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她对生活对人生对文学创作的认知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纵观姚雅琼的散文,它是通过一位女作家的慧眼,对所熟知的人和事笔调从容淡定的,条分缕析的漫述,对真善美的歌赞。没有大风起兮的澎湃激情,对假丑恶的针砭;没有愤世嫉俗的张扬,宏大题材的壮怀激烈,却有着烛照人心灵的质朴和感动。一篇篇文字皆发自肺腑,凝聚了真情,饱蘸美感,犹如置身于森林原野中或深街窄巷里陡然倾听到的缕缕箫笛,给人一种清新的美感,一派怡情的快意。
  
  姚雅琼的文字是精雕细刻的,但绝大多数你是看不出那雕饰痕迹的,只觉那文字是从作家内心深处喷涌而出的清新流丽;篇章的结构亦是精心的构建,看不出谋划的痕迹,是浑然天成,如《风中的老屋》《旧时芳华最堪惜》等等。
  
  姚雅琼所以能在散文创作上取得这些成绩,我认为除了她对文学创作独特的执著追求外,还得益于她“入世地生活,出世地思考”这一通达的生存心态。童年和少年时期随家庭所经历的苦难,成年后自身的人生遭逢,并没有扭曲成尤怨的死结,反而羽化成撒满心田的文学创作种子,进而升华为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从而提高了自己对生活认知的着眼点,拓宽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文如其人,祝愿姚雅琼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收获更丰硕的成果。

责任编辑
标签作品赏读    
0

发自肺腑的缕缕箫笛

时间:2020-03-20 15:28:58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程政

                             ——评姚雅琼散文创作的风格
我手边摆放着姚雅琼的两本散文集,《栀子花儿开》和《纸鸢飘飘》,反复吟味两本集子之余,平夙里对姚雅琼散文的关注逐渐形成一种思考:姚雅琼散文的特点是什么,她的创作道路沿着何种轨迹,她的创作风格如何?
  
       我们可以通过她的作品和有关自述找到答案。
  
  姚雅琼将对文学创作的执著喻为“抵不住的诱惑”,其缘由便是“心灵孤独和落寞的我,从小就喜欢将所有的遭逢和领悟收藏于小小的心灵之匣中,长期以来它满胀生痛,无法清疏。直到有一天胸中爆涌的东西喷薄而出,然后流进了文学这条渠沟,我才找到了这条自我倾诉的路”。如果这是她从事文学创作的自发性动因,那么后来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生活环境的改变,视野的开阔,心境的豁达,文学创作就成为自觉的、挚爱的生活必须了。我们不能断然把《栀子花儿开》和《纸鸢飘飘》两本集子作为她自发自觉过程的分水岭,却可以从两本集子所表达的意气情绪看出这一脉络。
  
  《栀子花儿开》是一系列的湘西风情画,通过许多小人物的命运传达作者的悲悯情怀。通过她的描述,把她心灵的震颤传达到读者的心尖,使其产生心灵的共振。《天坑边的女人》《苦楝花》《栀子花儿开》《深谷幽兰》里的女人,甚至城里裁缝的女儿田姣,她们既再现了湘西土家族、苗族女子的款款深情,又体现她们多舛的悲剧命运。这既是对宿命的诠释,也是湘西女子抗争命运的真实记录。而《飘雪小水加油站》那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被姚雅琼演绎得美仑美奂,其精神的升华绽放出作者理想主义爱情的光芒。
  
  “童年的老西街”描述了湘西小城镇市井百态,写作手法上更贴近笔记小说,其中的《母幺儿》《香香角儿》《老高老高》将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让人体味出生活在湘西小城镇的市民那个时代所经历的悲喜剧,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姚雅琼对人生命运的体味和注释:“事实上谁不跟着世事和时代起起浮浮,准确无误地把握命运谈何容易?”因此,许多人在评论姚雅琼作品时都谈到了作品所表现的“宿命”,我以为这就是所谓宿命的基点,应是姚雅琼描写的那些大多带悲剧色彩的城乡百姓命运归属的时代影响,地域文化的影响。
  
       姚雅琼是山的女儿,是湘西的女儿,自小受到湘西少数民族民歌的滋养,文字也就贴切自然,带有浓郁的民族的、地方的色彩。篇什中经常跳跃出民歌那如风的亲新灵动:“村里人听讲喜姑儿生了娃儿,见面就问是男是女。大伯瓮声瓮气地讲,有么稀奇的,是片瓦。问的人讲,那也好,一片瓦遮一匹露水”。文笔的洗练也富蕴着内含:“老屋门前已是荒草萋萋,疯长着时空漠漠的哀痛……许多事,到了揭晓时才知道并无甚结局”。
  
  姚雅琼的散文叙事有着小说白描手法的凝练,有些着重叙事的篇什,结构颇有笔记小说的韵味,但毕竟是散文,有着散文最本质的特点——作家感情的直接自述。
  
  《纸鸢飘飘》是姚雅琼在距《栀子花儿开》五年以后的第二本散文集,它收藏了姚雅琼湘西以外的散文篇什,她将以自己的精血做成的一只只精美的纸鸢,放飞在读者眼睛的青空里。她在自述里说,“用文字凸显女性的生活情感境遇,应该是我创作的特点和追求”。文学创作的无限广阔性和包容性,本来是不存在创作者的性别之分的,但由于客观上存在男女生理和心理差异,其作品也就会生出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力度,不同的韵致,这是客观的,规避不了的。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多层次的情感,往往会形成她们独特的视角,达到为男性所忽略的、未感觉到的精神层面。
  
  “旧时芳华”一辑文字让人感觉到了凄清。所写尽是身世飘零,才情卓异的女作家,下笔哀婉而迷离,与《栀子花儿开》中“天坑边的女人”一辑的悲悯实际上一脉相承。她恰到好处地把握了这些女作家的人生遭际,性格特点,文学成就,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对命运的慨叹,由此透露出彼此心灵的息息相通。

       从《想起了三毛》一文中看出,她是真正读懂了三毛的,读懂了她“思索的轮子超速运转且内心绝对孤寂无朋”的独立不羁,和她不过是“用自身做笔沙漠当纸所描绘的一个难以磨灭的文学形象”。

      《高天恒星》中她论及张爱玲的创作,“深信作家最初的创作欲望皆来自于身世之感”,这是她从张爱玲作品中读出来的,同时也是从自己文学创作道路经历中感悟而来,她汲取了张爱玲作品中精气与灵气,丰富了自己笔触所覆盖的视野。

       读萧红的作品及其一生,姚雅琼归纳出人生与创作中理想与现实主义的碰撞,折射出她对爱情的认知:“爱本身就是极不讲道理的一件事……既真实又虚幻……它是整个人类和文学艺术千古不衰上午永恒话题,但具体到现实生活却很难永恒”。

       如此,她十分明了地直白对文学创作的爱恋程度,她说自己“把文学当作恋人去爱去追求,痴迷和苛求远胜于与人爱恋的程度”。对于这一系列女作家的作品,能读得如此地刻骨铭心,心心相印,用注解的笔触描述而唤起读者不能忘怀的共鸣,只有感情真挚,思维敏锐,感觉细腻的女作家才能够做得到。
  
  姚雅琼的文学创作曾经从写小说开始,她的散文中有深厚的小说功底,她说“我的散文大多数都不是抒情,而是叙述故事,描写人物,小说的影子很重”,获奖散文《岩屋里的岁月》可以为她的这种认识作最好的注脚。这篇为著名风景旅游景点崀山征文活动而作的散文,的确是一篇别开生面的力作。风景的优美,只是浅浅淡淡地作为人物描述的背景,那些浅淡的风光描摹观照着人物的平淡和质朴,起到了烘托人物的作用,同时也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地域底色。当有人为这篇似小说似散文的作品惊异时,她戏谑地称“虚虚实实,小说的人生,散文的活法”,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她对生活对人生对文学创作的认知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纵观姚雅琼的散文,它是通过一位女作家的慧眼,对所熟知的人和事笔调从容淡定的,条分缕析的漫述,对真善美的歌赞。没有大风起兮的澎湃激情,对假丑恶的针砭;没有愤世嫉俗的张扬,宏大题材的壮怀激烈,却有着烛照人心灵的质朴和感动。一篇篇文字皆发自肺腑,凝聚了真情,饱蘸美感,犹如置身于森林原野中或深街窄巷里陡然倾听到的缕缕箫笛,给人一种清新的美感,一派怡情的快意。
  
  姚雅琼的文字是精雕细刻的,但绝大多数你是看不出那雕饰痕迹的,只觉那文字是从作家内心深处喷涌而出的清新流丽;篇章的结构亦是精心的构建,看不出谋划的痕迹,是浑然天成,如《风中的老屋》《旧时芳华最堪惜》等等。
  
  姚雅琼所以能在散文创作上取得这些成绩,我认为除了她对文学创作独特的执著追求外,还得益于她“入世地生活,出世地思考”这一通达的生存心态。童年和少年时期随家庭所经历的苦难,成年后自身的人生遭逢,并没有扭曲成尤怨的死结,反而羽化成撒满心田的文学创作种子,进而升华为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从而提高了自己对生活认知的着眼点,拓宽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文如其人,祝愿姚雅琼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收获更丰硕的成果。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如意里3号楼1单元151室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京ICP备13015328号-2 鄂ICP备08100481号-2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